一项开创性的新研究发现,人类自发的对话中存在一种全球普遍的内在生物节奏,其特点是大约每1.6秒重复一次的语调单元。这些语调单元是具有音高、响度和时序变化的简短语音序列,在促进相互理解和对话流畅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由Maya Inbar博士领导,并与Eitan Grossman教授和Ayelet N. Landau教授合作,分析了来自27个语系、48种语言的650多段自发语音录音。研究人员利用一种创新的算法自动识别了这些语调单元,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语言,人们都会自然地将语音分割成这些有节奏的块。这一发现表明,我们组织语音的方式并非仅仅是文化产物,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类的认知和生物学之中。
语调单元在帮助听众跟上对话、掌握发言时机和吸收信息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同时也为儿童学习语言提供了重要的线索。研究还指出,这些语调单元的节奏模式与大脑活动中与记忆、注意力及自主行为相关的模式惊人地相似,揭示了说话方式与思维方式之间深刻的联系。这种节奏与大脑处理信息的低频活动模式相吻合,表明语言的组织方式与认知过程的内在节律紧密相连。
这项研究巩固了语调单元作为语言普遍特征的观点,并证明了语言中真正普遍存在的特性与我们的生理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理解这种时间结构有助于连接神经科学、语言学和心理学,并能阐明我们在沟通的动态环境中如何管理信息流以及如何通过对话建立社会联系。研究结果可能对开发更人性化的人工智能语音系统、治疗言语障碍以及深入理解神经功能产生重大影响,提醒我们,在世界语言的美丽与多样性之下,存在着一种共享的节奏,一种大约每1.6秒跳动一次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