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於2025年10月4日派遣超過20架軍機,包括殲-16戰鬥機、殲轟-7轟炸機、空警-500預警機及無人機等,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其中更有17架次穿越台灣海峽中線,進行所謂的「聯合戰備警巡」。此次大規模軍事演習發生在台灣即將迎來國慶(10月10日)之際,同時也伴隨著北京與台北之間圍繞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UN Resolution 2758)解釋權的爭議日益激烈。
台灣當局對此表示,已啟動相關應對機制,包括派遣機艦監控並部署岸基飛彈系統,以嚴密監控台海動態。此次事件凸顯了台灣海峽地區持續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以及兩岸在台灣國際地位問題上的根本分歧。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於1971年通過,旨在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並驅逐蔣介石的代表。然而,中國大陸方面堅稱,該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並將台灣視為其一部分。台灣方面則強烈駁斥此說法,認為該決議並未提及台灣,更未賦予北京代表台灣的權力。台灣外交部指出,中國大陸對該決議的解釋是「歪曲」,意圖為「未來武力侵略」製造「所謂的法律依據」,並重申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台灣國慶日,又稱「雙十節」,是為了紀念1911年武昌起義,該事件推翻了清朝統治,並最終導致中華民國的建立。自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後,台灣持續慶祝此國慶日,使其成為展現台灣民主、自由與獨立國家認同的重要象徵。此次軍事演習的時機,被廣泛認為是北京方面在台灣國慶前夕,試圖施加政治壓力並影響區域局勢的一種策略。
國際社會對此事件的關注日益增加。近年來,包括澳大利亞和捷克在內的國家議會,已開始質疑中國大陸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解釋,並強調該決議並未確立中國對台灣的主權,也不排除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可能性。例如,澳大利亞參議院於2024年正式譴責中國大陸對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的詮釋,並聲明該決議並未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台灣的主權,也未決定台灣在聯合國的未來地位。此類國際上的聲音,為台灣爭取國際空間提供了支持,也對北京方面試圖利用該決議來孤立台灣的企圖構成了挑戰。
此次中國大陸的大規模軍事演習,不僅是軍事上的展示,更是對台灣國際地位和兩岸關係複雜性的深刻體現。在台灣持續鞏固其民主制度和國際參與的同時,台海的和平穩定仍面臨嚴峻考驗。如何在現有的國際法規和地緣政治現實中尋求平衡,將是影響區域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