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根邊境數位轉型:歐盟電子出入境系統(EES)啟動,重塑非歐盟旅客通行體驗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歐洲聯盟(EU)已於2025年10月12日正式啟動其電子出入境系統(Entry-Exit System, EES),此舉標誌著申根區邊境管理進入自動化與生物識別的新階段。此項重大變革旨在透過數位化手段,精確追蹤所有非歐盟公民的往來足跡,以期提升整體邊境安全與效率。 EES系統的運作核心在於取代傳統護照蓋章的程序,改以生物特徵數據,包含指紋與臉部影像,進行登記與比對。

對於首次進入申根區的非歐盟旅客,在機場、港口或陸路邊境檢查站,將被要求提供護照資訊、臉部圖像及指紋,以建立個人數位檔案。此後若在三年內再次入境,系統將自動比對現有紀錄,僅需進行臉部生物識別驗證即可,展現了流程的簡化與連貫性。此系統的設計初衷,正如歐盟所期許,是為了更有效地遏止非法逾期停留的行為,並強化對身份欺詐的防範。 EES系統的實施範圍涵蓋了申根區的邊界,包括瑞士、冰島和挪威等非歐盟申根成員國,但排除南賽普勒斯和愛爾蘭。

值得注意的是,此項變革採取分階段實施策略,歐盟執委會規劃了為期六個月的緩衝期,預計至2026年4月9日(即啟動後180天)方能達成百分之百的全面註冊。初期要求各邊境口岸逐步適應新流程:啟動後30天內需完成10%旅客的註冊,90天內達35%,150天內達50%。實施初期,通關時間可能受到影響,建議所有旅客預留充裕的等候時間。在過渡期間,護照蓋章程序將會持續,以確保未全面實施EES的邊境口岸仍能追蹤旅客停留天數。

此系統的適用對象,包括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等免簽證國家的人士,儘管其停留規定不變——即每180天內最多停留90天——但他們現在也納入了EES的數位監測範疇。此外,EES的建立與歐洲旅行資訊與授權系統(ETIAS)相輔相成,ETIAS負責行前安全審查,而EES則負責即時的進出境記錄,共同構建歐盟數位邊境框架。有報導指出,在系統初期,部分國家可能暫停開放e-Gate服務給享有自動通關待遇的旅客,首次入境仍需走人工或專用櫃檯完成生物識別登錄,以確保資料的首次完整錄入。

來源

  • En Son Haber

  • eu-LISA

  • European Commission

  • VisitorsCoverage

  • SchengenVisaInfo

  • European Parliament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申根邊境數位轉型:歐盟電子出入境系統(EES)啟動,重塑非歐盟旅客通行體驗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