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巴西與美國在華盛頓舉行了首輪實質性磋商,標誌著雙方正式開啟對話,以期解除今年八月生效的限制性措施。巴西外交部長毛羅·維埃拉(Mauro Vieira)與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Marco Rubio)進行了會晤,核心目標是化解這場日益升溫的貿易爭端。此舉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兩國正從對抗轉向務實的尋求折衷方案,致力於恢復雙邊商業平衡。
在會談中,維埃拉部長重申了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先前確立的堅定立場。巴西要求美方全面撤銷於2025年8月生效的50%關稅,並解除所有個人制裁,包括簽證限制以及將巴西官方人員列入制裁名單的行為。這些限制措施最初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政府於2025年7月30日啟動,對巴西的關鍵經濟部門造成了嚴重衝擊,受影響的領域涵蓋了農業綜合企業、基礎工業及紡織業。經濟學家初步估計,巴西因這些關稅在未來12個月內可能蒙受高達94億美元的損失。
此次外交破冰是兩國元首在10月6日進行電話會談的直接成果。在該次通話中,雙方原則上達成共識,由國務卿馬可·魯比奧領導華盛頓方面的談判團隊。值得注意的是,儘管美國最初採取的措施相當強硬,但他們已展現出讓步意願,將對巴西至關重要的商品,例如石油、天然氣、咖啡以及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的產品,排除在關稅適用範圍之外。這種緩和跡象表明,儘管限制措施的引入帶有政治背景,但雙方仍有可能找到互惠互利的解決方案。
然而,巴西方面堅持必須明確區分貿易議題與國內政治事務。盧拉總統強調,關於前總統雅伊爾·博索納羅(Jair Bolsonaro)的內部司法問題,絕不會成為本次貿易談判的討論內容。巴西將自身定位為平等的合作夥伴,這反映了全球經濟重心的轉移。為應對美國的保護主義舉措,巴西同時也在金磚國家(BRICS)框架內啟動了協商,旨在制定一項協調一致的對策,以應對影響該集團成員國的貿易限制。
10月16日在華盛頓啟動的談判,被視為雙方承認開放交流的價值,以及尊重彼此經濟主體性必要性的體現。成功解決這場貿易僵局,將成為鞏固雙邊關係的催化劑。這要求談判代表們展現出遠見卓識,才能在未來的互動中達成持久且穩定的平衡,為雙方經貿合作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