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流向清潔能源、儲能系統以及電動車領域的資金,在2025年的前九個月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總額高達560億美元。這項驚人的數據超越了2024年創下的510億美元舊紀錄,清晰地表明儘管全球政治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投資者對於這些領域的長遠發展前景仍抱持高度信心。無論是私人資本還是政府資金的湧入,都在積極重塑全球能源安全的格局。
推動這波成長的關鍵交易在今年內陸續達成。具體來看,寧德時代(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ATL)於五月在香港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籌集了約50億美元。緊接著,比亞迪(BYD)在三月透過出售股票累積了52億美元的資金。七月,西班牙能源巨頭伊比德羅拉(Iberdrola)完成了股票發售,募資59億歐元(按當時匯率計算,約合59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機構投資者布魯克菲爾德資產管理公司(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在2025年十月初,為其清潔能源轉型基金成功募集了200億美元,創下了該領域私人基金的歷史紀錄。此外,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也宣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準備投入高達100億美元於直接股權和風險投資基金,作為其更宏大倡議的一部分。
目前觀察到新興技術與傳統能源之間出現了顯著的協同效應。分析師指出,氣候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資金流向了核能部門,這部分與人工智慧(AI)熱潮息息相關。一個突出的案例是新創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它成功籌集了8.63億美元,其中包含來自輝達(Nvidia)風險投資部門的資金。專家們將這種對核能興趣的激增,直接歸因於AI的蓬勃發展,因為數據中心需要極為龐大且穩定的能源供應。
然而,市場的不同細分領域也呈現出微妙的差異。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底,氣候技術領域的風險投資總額可能約為250億美元,這低於去年317億美元的紀錄。這或許暗示著投資者對於風險較高的早期階段項目採取了更為謹慎的態度,而大型、成熟的項目則持續吸引大量資金。在這些金融操作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擔憂政治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例如在2026年,針對再生能源項目的潛在攻擊是否會動搖投資者的信心。儘管如此,金融界代表,如摩根大通的楚卡·烏穆納(Chuka Umunna),堅信為了滿足美國不斷增長的科技產業需求,對風能和太陽能進行投資是基礎且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