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政府於2025年8月宣布對一系列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高達50%的關稅,此舉標誌著兩國間貿易關係的顯著升級。此輪關稅措施是巴西對美國先前貿易行動的回應,美國總統川普曾將關稅與對前巴西總統波索納洛的法律訴訟掛鉤。巴西總統魯拉斥此為「不可接受的勒索」,強調國家主權不容侵犯。為應對此局面,巴西推出了「主權巴西計畫」,一項價值300億巴西雷亞爾(約合55億美元)的經濟支持方案。該計畫旨在緩解關稅對國內產業的衝擊,包括為受影響企業提供稅務延遲、為中小企業提供高達50億雷亞爾的稅收抵免直至2026年底,並擴大出口保險範圍以應對訂單取消的風險。計畫亦鼓勵公共採購國內商品,以轉移因關稅而無法出口至美國的產品。
巴西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交申訴,指控美國的關稅措施違反最惠國待遇原則和已協定的關稅上限。儘管WTO上訴機構面臨運作挑戰,此舉仍具象徵意義。此次關稅調整對咖啡、牛肉、水果、紡織品和鞋類等巴西主要農產品和製成品出口商構成嚴峻挑戰,部分行業預計出口下滑和潛在失業問題。巴西鞋業在7月份的出口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8%,預計未來一年出口將下降9%。然而,美國的關稅措施包含廣泛的豁免項目,如民航飛機、橙汁、原油、鐵礦石和木漿等,使得巴西對美出口的整體有效關稅率預計約為30%。專家分析指出,此舉夾雜顯著的政治因素,75%的巴西民眾認為關稅是出於政治動機。巴西政府的「主權巴西計畫」旨在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並增強國內產業韌性,以適應複雜多變的全球經濟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