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正就人工智能(AI)的監管展開激烈辯論,工會團體主張制定嚴格的AI實施協議,以保障勞工的就業安全、技能發展及數據隱私。然而,企業界則擔憂過度的監管可能扼殺創新與生產力。
澳洲工會理事會(ACTU)提議,雇主在引入AI技術前,應與員工協商並制定「AI實施協議」。ACTU助理秘書約瑟夫·米歇爾強調「沒有我們的參與,就沒有關於我們的決定」,旨在確保AI導入能保障員工權益,並讓勞工分享技術進步的紅利。ACTU甚至建議,若雇主未與員工達成協議,則不應享有政府的研發補助或政府合約。
對此,澳洲工業集團(Ai Group)執行長伊尼斯·威洛克斯表達擔憂,認為嚴格的勞工保護措施可能阻礙創新、降低生產力,並使澳洲經濟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他主張雇主應有權決定AI的採用時機與方式,過度的監管將對企業造成不必要的限制。
澳洲財政部長吉姆·查默斯正尋求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採取「務實的中間道路」。他於2025年8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經濟改革圓桌會議上,匯集了工會、企業、學術界及公民社會的代表,共同探討AI監管議題。會議期間,工會與科技產業就創作者內容用於AI訓練的報酬模式達成初步共識,被視為一大突破。
儘管具體數據尚未公布,此次圓桌會議凸顯了勞資雙方在AI監管議題上的分歧。澳洲生產力委員會的報告估計,若能有效管理,AI十年內可為澳洲經濟帶來1160億澳元的增長,平均為每位勞工帶來每年4300澳元的收入提升。然而,專家也警告AI效益分配可能不均,且若無清晰的國家策略,治理風險將日益增加。
查默斯部長表示,政府致力於加速國家AI能力建設計畫,並尋求在促進創新與保障勞工權益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他對圓桌會議的成果表示樂觀,認為各方能在關鍵改革領域達成共識,為澳洲在AI時代的發展奠定穩健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