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已對巴西實施關稅與制裁,且不排除動用軍事力量保護言論自由,此番言論引發國際關係與政治專家的強烈反響。此聲明背景與巴西最高聯邦法院(STF)對賈爾·波索納羅的審判有關。
國際關係學者認為,美國代表的言論顯得魯莽且缺乏明確策略。聖保羅天主教大學(PUC-SP)國際關係學教授、美國政治專家卡洛斯·波吉奧(Carlos Poggio)形容此聲明「衝動且毫無根據」,並建議無需過度認真看待此威脅,指出該政府常發表輕率言論,而川普本人也常發出未兌現的威脅,例如俄羅斯持續轟炸卻未受美國警告影響。
波吉奧認為,白宮發言人卡羅琳·利維特(Karoline Leavitt)的聲明是隨意且欠考慮的,未能精確分析巴西與美國的關係,甚至可能將巴西與委內瑞拉混淆。他稱之為川普政府又一個「空洞聲明」,並建議巴西政府應忽略此言論,避免陷入類似的「瘋狂」。
巴西外交部(Itamaraty)隨即發布官方聲明,譴責任何對巴西民主使用經濟制裁或軍事威脅的行為,並重申巴西的國家權力不會因這些侵犯國家主權的攻擊而屈服。
聖保羅大學政治學博士、巴西分析與規劃中心(Cebrap)研究員卡米拉·羅查(Camila Rocha)則呼籲謹慎,表示「無事不無故」,她指出巴西的戰略資源可能成為爭議點,並認為關於言論自由的論調可能掩蓋了美國在巴西的經濟與政治利益,主張言論自由或許是推進美國其他利益的一種方式。
律師、聖保羅大學法學院教授皮爾保羅·克魯茲·博蒂尼(Pierpaolo Cruz Bottini)稱軍事威脅的言論「難以理解」,尤其來自一個自詡為民主國家並捍衛三權分立的國家。他強調,巴西在法律上沒有任何可能屈服於此類壓力的空間,認為外交解決方案至關重要。
非政府組織「Conectas」主任加布里埃爾·桑帕約(Gabriel Sampaio)強調了聲明的嚴重性,認為這是對司法獨立和巴西主權的攻擊,並暗示這可能延續了與外國勢力勾結的政變企圖,旨在削弱國家主權。
非政府組織「Article 19」聯合執行董事保羅·何塞·拉臘(Paulo José Lara)認為,此威脅是川普政府破壞多邊主義和國際秩序的威權主義行動的又一步。他對該區域日益增加的騷擾表示擔憂,並質疑美國以言論自由為藉口的合法性,認為這只是掩蓋政治、經濟和意識形態利益的幌子。拉臘同時也指出,美國自身也曾因侵犯學術自由和抗議權利而受到批評。
利維特的聲明以及隨後的反應,反映了巴西與美國之間日益緊張的外交關係,尤其是在貿易和國家主權問題上。巴西外交部強調,國家主權是國家存在的基石,巴西致力於國際合作和多邊主義的強化,不會屈服於外部壓力。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也曾表示,巴西是一個主權和民主國家,尊重人權和政府各部門的獨立性,並對美國司法部長亞歷山大·德·莫拉埃斯(Alexandre de Moraes)遭受制裁表示聲援。巴西的立場清晰,即國家主權不容侵犯,並將繼續尋求透過對話和外交途徑解決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