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爆發「沒有國王」抗議浪潮,反對川普總統的執政風格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2025年10月18日星期六,一場代號為「沒有國王」(No Kings)的協調抗議行動席捲了整個美國。根據活動組織者的數據,數百萬公民走上街頭,在全國50個州超過2600個地點集結,他們共同表達對唐納德·川普總統政府偏離「人民統治」原則的不滿與反對。這場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旨在強調對政府權力過度集中的擔憂,並要求行政部門回歸民主的初衷。

這場由左翼陣營發起的社會運動,特別是由「Indivisible」組織所倡議,將自身的行動定位為美國傳統精神的體現。該組織的共同創始人莉亞·格林伯格(Leah Greenberg)明確指出:「沒有什麼比反抗國王更具美國精神了。」參與者們選擇黃色作為辨識標誌,在多個重要的都會區進行聚集,包括紐約、芝加哥、亞特蘭大以及舊金山。在抗議當日早晨,活動展現出高度的組織性,不僅有街道被封鎖,宣傳材料也得到廣泛分發,顯示出精心策劃的動員能力。

促使這場抗議爆發的主要導火線,源於進步派圈子對行政部門行動日益增長的不滿。具體而言,示威者們反對針對移民的突擊搜捕、將國民警衛隊部署到民主黨執政的城市,以及先前宣布可能向芝加哥派遣軍事力量的計劃。組織者,包括共同創始人埃茲拉·萊文(Ezra Levin),以及眾多支持者,例如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和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均堅稱當前的政策方向並未獲得國內多數民眾的支持,呼籲政府傾聽民意。

針對這些大規模集會,政治上的反對聲音顯得十分尖銳。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將這些集結描述為「一場反對美國的仇恨遊行」,並指控抗議者與「反法西斯主義運動」(Antifa)有所聯繫。川普總統本人也對此發表評論,聲明:「他們稱我為國王——但我不是國王。」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首次發生類似的全國性抗議事件:早在今年6月14日,就曾有過一次全國性行動,當時約有2000場抗議活動,吸引了數百萬人參與,顯示出社會裂痕的持續存在。

在這些反映出社會對於權力平衡認知存在深刻分歧的事件背景下,國際社會也出現了聲援行動:在倫敦和西班牙,美國大使館外舉行了小規模的聲援示威,表達跨國界的團結。動員工作的高度投入,包括「Home of the Brave」組織斥資100萬美元進行的媒體宣傳活動,充分證明了公民們在捍衛他們所認知的民主體制方面展現出極高的參與度與決心,這場「沒有國王」的抗議已成為美國政治景觀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來源

  • Bild

  • Indivisible - Offizielle Website

  • New York Times - "No Kings"-Proteste am 18. Oktober 2025

  • CNN - "No Kings"-Proteste am 18. Oktober 2025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