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加薩走廊日益嚴峻的人道危機,歐洲聯盟內部在對以色列實施制裁的問題上出現明顯分歧。儘管歐洲委員會曾提議採取包括凍結研究經費等制裁措施,但由於成員國之間未能達成共識,這些提議最終被擱置。然而,部分國家已採取獨立行動,顯示出歐洲國家在應對此議題時的複雜性與不一致性。
在歐盟層級未能採取一致行動之際,德國率先採取了重大舉措。2025年8月8日,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梅爾茨宣布,德國將暫停向以色列出口可能用於加薩地區的軍事裝備。此舉標誌著德國對以色列政策的重大轉變,儘管梅爾茨強調德國仍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但他對以色列軍事行動的人道影響表示深切擔憂,並指出德國政府在進一步通知前,不會批准任何可能用於加薩的軍事裝備出口。此決定在德國國內引發了黨內討論,部分保守派對此表示不滿,但其執政盟友社會民主黨則表示支持。
與此同時,英國在2025年5月20日,由外交大臣大衛·拉米宣布暫停與以色列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並表示將審查更廣泛的雙邊戰略藍圖。拉米批評以色列內閣部長的言論,認為其言論令人反感且極端,並指出加薩的事件損害了英以關係。
在荷蘭,自2025年5月18日至6月15日期間,海牙舉行了大規模的「紅線」抗議活動,要求對以色列實施制裁並暫停歐盟-以色列協會協定。其中,6月15日的抗議活動吸引了超過15萬人參與,成為荷蘭二十年來規模最大的示威活動。
愛爾蘭則在2025年6月24日,由外交部長西蒙·哈里斯將「以色列定居點(禁止進口貨物)法案2025」提交內閣審議。若該法案通過,將禁止進口來自被佔領土以色列定居點的商品。
國際層面,2025年7月15日,國際法院在南非對以色列提起的滅絕種族案件中,通過了臨時措施。此外,國際刑事法院對以色列總理班傑明·納坦雅胡及前國防部長約夫·加蘭特發布了逮捕令,指控其犯有戰爭罪和危害人類罪。
這些事件凸顯了歐盟國家在處理加薩危機時的立場差異,以及部分國家採取獨立行動以應對國際壓力與人道關懷的趨勢。德國暫停軍售的決定,以及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的行動,共同描繪了一幅複雜的國際外交圖景,其長期影響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