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於2025年9月28日正式恢復對伊朗實施多項制裁措施。此決定源於《聯合全面行動計畫》(JCPOA)的到期,以及伊朗未能履行其核承諾,引發國際社會對其核計畫的擔憂。此前,英國、法國和德國(E3)於2025年8月28日啟動了協議中的「緊急恢復」(snapback)機制,啟動了為期30天的程序,最終導致這些制裁措施的重新生效。
此舉標誌著自2015年簽署JCPOA協議以來,國際社會與伊朗在核問題上的關係進入新階段。該協議旨在限制伊朗核計畫以換取解除制裁。然而,自2018年美國退出協議並重新實施制裁後,伊朗逐步減少遵守程度。根據搜尋結果,伊朗的濃縮鈾儲量已遠超JCPOA規定的上限,部分鈾的純度接近武器級別,且對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監測措施有所限制,這些都成為E3啟動緊急恢復機制的關鍵理由。
此次恢復的制裁措施涵蓋資產凍結、武器和飛彈禁運,以及針對伊朗核與彈道飛彈計畫的限制,主要基於聯合國安理會先前通過的多項決議,如第1737、1747、1803和1929號決議。這些制裁的重新實施,預計將對伊朗經濟產生顯著影響,特別是在石油出口、金融和銀行業方面,可能加劇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並增加國際貿易成本。儘管中國是伊朗石油的主要買家,但聯合國制裁的合法性將對其與伊朗的貿易往來構成挑戰。
在安理會內部,恢復制裁的決定並非沒有爭議。中國和俄羅斯曾提出決議草案試圖延後制裁到期日期,但未能獲得足夠支持。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奇對此表示強烈譴責,稱此舉「無法律基礎且政治魯莽」,並認為這關閉了外交途徑。美國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則強調,這是向伊朗發出的明確信號,表明其將為核活動負責,並重申了透過談判達成新協議的可能性。E3國家則表示,在伊朗持續的核升級和不遵守承諾的情況下,他們「別無選擇」。
此次聯合國制裁的恢復,是對伊朗核計畫的直接回應,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在維護核不擴散體系方面的複雜挑戰。儘管面臨經濟和外交壓力,伊朗方面已表示將捍衛其核權利和國家利益,同時重申對外交途徑的開放態度。這場地緣政治的發展為全球安全格局增添了新的變數,考驗著國際合作與對話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