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октября 2025 года 拉脫維亞議會投票決定退出伊斯坦布爾公約。
拉脫維亞議會投票決定退出伊斯坦堡公約,創下歐盟國家首例
编辑者: S Света
2025年10月30日,拉脫維亞議會(Saeima)通過了一項決議,決定廢止旨在打擊侵害婦女暴力和家庭暴力的《伊斯坦堡公約》。此舉尚待總統埃德加斯·林克維奇斯(Edgars Rinkēvičs)簽署最終批准,但它已標誌著一個歷史性時刻:拉脫維亞成為歐洲聯盟中第一個啟動退出該公約程序的成員國,從而在歐洲法律領域樹立了一個新的重大先例。議會的投票結果清晰地反映了內部的深刻分歧:共有56名議員支持退出,32名議員投下反對票,另有兩名議員選擇棄權。
拉脫維亞議會投票決定退出伊斯坦布爾公約。
這項決定反映出拉脫維亞社會內部對於核心價值觀和國家保護機制存在著深刻的爭議。儘管該公約在2023年11月獲得批准後,已於2024年5月對拉脫維亞生效,並在此期間推動了國家在打擊侵害婦女暴力方面的行動計畫,甚至促成了將性騷擾條款納入法律。然而,包括來自「拉脫維亞優先」(Latvia First)黨的議員拉莫娜·佩特拉維恰(Ramona Petraviča)在內的公約反對者堅稱,該文件將性別視為一種社會建構,從而強行灌輸了外來的「性別意識形態」。他們堅持認為,現有的國家立法已足以應對相關問題。
這次重大的政治行動發生在社會高度緊張的背景之下。就在前一天,即10月29日,約有5,000名公民聚集在里加街頭,強烈抗議政府決定與這項國際協議斷絕關係。總理埃維卡·席利尼亞(Evika Siliņa)曾公開呼籲保留公約,警告退出將對國家的國際聲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同樣,進步黨議會小組主席安德里斯·蘇瓦耶夫斯(Andris Suvajevs)也對拉脫維亞可能面臨的國際孤立表達了嚴重關切。值得注意的是,「綠色與農民聯盟」派系選擇支持退出,此舉明顯違反了既有的聯合政府紀律。
薩伊馬議會內的辯論異常激烈,持續了超過13個小時,討論範圍甚至涉及外部資訊戰和陰謀論等敏感議題。包括德國、法國和英國在內的多個歐洲夥伴國家的外交官,立即對拉脫維亞的決定表達了深切憂慮。採取此步驟後,拉脫維亞面臨著與土耳其並駕齊驅的風險——土耳其是唯一一個在2021年正式退出該協議的國家。歷史學家加蒂斯·克魯明什(Gatis Krūmiņš)在抗議活動中發言指出,此舉可能會嚴重損害國際社會對拉脫維亞作為可靠夥伴的信任。此外,婦女權益組織,如「瑪爾塔婦女中心」(Marta Center for Women)和「WAVE網絡」,也發出嚴厲警告,稱廢止公約恐將使保護婦女權益方面取得的進展付諸東流,並剝奪受害者獲得必要支持的資源。
來源
Deutsche Welle
LSM.LV
WAVE Network
PBS News
Baltic Disinformation Weekly
BB.LV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