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癱瘓:史上最長政府危機凍結數十億美元對盟友的國防軍售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美國持續不斷的政府危機,俗稱「停擺」(shutdown),已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打破了該國史上最長紀錄,超過了先前 35 天的門檻。截至 2025 年 11 月 9 日,這場源於國會與白宮無法就聯邦預算達成共識的內部政治僵局,導致關鍵的出口業務被迫中斷。其中,價值超過五十億美元對歐洲夥伴的國防物資供應首當其衝。由於缺乏資金,聯邦機構的運作自 10 月 1 日起即已暫停。
造成此一局面的核心原因在於,負責為國會委員會準備文件資料的美國國務院員工被迫休假。這項措施實際上癱瘓了出口許可證的審批流程。受影響的範圍不僅限於政府間的直接軍事銷售,還包括美國私營國防公司的許可證發放。被延遲交付的合約中,包含了多種先進系統,例如 AMRAAM 飛彈、神盾(Aegis)防空系統,以及海馬斯(HIMARS)火箭系統。這些重要的軍備原本計劃交付給丹麥、波蘭和克羅埃西亞等重要盟邦。
專家警告,這些延遲所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單純的財務損失。軍備供應的中斷,正在動搖華盛頓作為安全保障者所建立的根本信任基礎,這可能對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產生深遠的改變。當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分散了資源與注意力之際,其地緣政治競爭對手,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正持續有條不紊地增強自身影響力,並在全球舞台上推進其戰略倡議。
美國財政部長史考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已經指出,「停擺」對國家經濟的負面衝擊正與日俱增。他預測,如果這場危機持續下去,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可能會面臨腰斬的風險。經濟學家們強調,即使危機最終得以解決,數十億美元的損失中仍有一部分將無法彌補,更嚴重的是,企業界和投資者對於美國政府穩定性的信心將遭受重創。
對於那些安全保障直接依賴於及時獲得防禦裝備的歐洲盟友來說,這次延遲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它迫使這些國家重新評估對外部保障的依賴程度,並可能刺激他們更積極地發展自身的國防工業基礎。目的是為了在防衛事務上實現更大的自主權。整個事件清楚地表明,內部行政分歧如何迅速演變成國際舞台上切實的戰略弱點。
來源
Bild
The New York Times
BBC News
Reuters
CN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