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地區在威權主義抬頭與經濟困境下,於2025年面臨民主危機

编辑者: Татьяна Гуринович

東非地區在2025年正經歷一個艱難的時期,其特點是民主規範顯著倒退,威權主義趨勢日益增強,進而引發了社會經濟動盪。雖然模里西斯和塞席爾群島仍是相對穩定的堡壘,但非洲大陸的主要地區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這些挑戰動搖了社會生活的根基。這種治理模式的轉變,向各國人民提出了關鍵問題:在外部指導方針失靈的背景下,如何鞏固內部的基礎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坦尚尼亞的情況令人擔憂。儘管在約翰·馬古富力(John Magufuli)卸任後,總統薩米婭·蘇盧胡·哈桑(Samia Suluhu Hassan)上任之初帶來了希望,但政府的控制權卻日益收緊。針對反對派集會的限制被撤銷,新聞自由受到壓制。數據顯示,自2021年以來,該國已有超過500名反對派支持者遭到拘留。在烏干達,約韋里·穆塞韋尼(Yoweri Museveni)的長期統治依賴於庇護而非問責制,導致局勢持續緊張。人權觀察組織(Human Rights Watch)記錄顯示,僅在2024年,就有74起反對派政治人物被拘留和遭受酷刑的案件。這種壓制性的國家機器帶來了直接的經濟代價: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研究結果證實了嚴格的國家控制與資本外流之間的相關性,烏干達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在2020年至2024年間減少了15%。

肯亞正在經歷一場民主漂移,這體現在政府對青年抗議活動的強硬反應上。這些抗議活動是因生活成本高昂以及《2024年財政法案》(Financial Bill 2024)的後果所引發。在這些事件中,發生了活動人士遭到監視和綁架的案例。至於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Abiy Ahmed)曾帶來的民主化希望,已在內部衝突的陰影下消逝。自2020年以來,這些衝突引發了嚴重的移民危機:超過一百萬難民在肯亞和蘇丹尋求庇護。這些事態發展清楚地表明,政治穩定與人道主義安全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分析師,特別是金·海勒(Kim Heller),指出如果目前的軌跡持續下去,現任領導人將被歷史銘記為「壓迫政權的殘酷獨裁者」,而非自由大陸的建設者。民主多樣性研究所(Varieties of Democracy, V-Dem)預測,到2030年,東非地區超過70%的青年可能處於專制政權的統治之下,並將肯亞歸類為處於專制邊緣的「灰色地帶」。坦尚尼亞反對派領袖圖恩杜·利蘇(Tundu Lissu)於2025年9月斷言:「異議的空間正日益縮小。」

這引發了一個關於區域組織角色的迫切問題。像成立於1967年並於2000年復興的東非共同體(EAC)以及非洲聯盟(AU)這樣的組織,如何才能從「不干涉」原則轉變為對國家壓制採取有效行動?當務之急是恢復東非法院(East African Court of Justice)在選舉和人權事務上的司法管轄權。在區域機構表現出惰性的情況下,正是年輕一代尋求更大問責制和治理和諧的堅韌和積極立場,才蘊含著重新構想該地區未來並防止局勢進一步惡化的潛力。

來源

  • IOL

  • The Citize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