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太空總署哥倫布號實驗艙:十七載太空科研創新里程碑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歐洲太空總署(ESA)的哥倫布號實驗艙,作為國際太空站(ISS)上歐洲的關鍵科研平台,於2025年9月12日迎來了其啟用17週年。自2008年2月7日搭乘太空梭亞特蘭提斯號升空以來,哥倫布號已成為微重力環境下科學探索的寶貴據點,持續推動著人類對宇宙及自身奧秘的理解。

哥倫布號實驗室至今已促成了超過250項實驗的進行,目前仍有21項活躍的項目,涵蓋流體物理、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多元領域。其內部設有10個標準化的實驗機架,每個機架都配備獨立的電源、冷卻和通訊系統,確保研究能夠不間斷地進行。例如,流體科學實驗室(FSL)的研究成果,有助於改善地球上的石油洩漏清理技術和金屬製造工藝;而生物實驗室(Biolab)則深入探究微重力對生物體的影響,為太空人健康和地球生命科學提供寶貴見解。這些實驗不僅拓展了科學知識的邊界,也為改善地球上的生活帶來了實際應用。

在德國奧伯法芬霍芬的哥倫布號控制中心(Columbus Control Centre)的24/7不間斷運作下,確保了實驗艙的安全、效率與科研生產力。自哥倫布號部署以來,控制中心的團隊已完成了超過19,000個班次的工作。這個龐大的科研項目得以實現,離不開國際間的緊密協作。哥倫布號不僅接待了16位歐洲太空人,也與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的太空人共同工作,甚至有太空人將艙內的CASA乘員艙作為臨時居住空間,體現了人類在太空探索中的團結與共同目標。

哥倫布號的影響力也延伸至教育領域。透過AstroPi計畫,已有超過163,000名學生有機會在國際太空站上運行他們的程式碼,激勵著下一代科學家與工程師的誕生。這項計畫讓年輕學子親身參與太空探索,培養他們對科學和技術的興趣,為未來的創新播下種子。

歷經17年的運行,哥倫布號實驗艙不僅是國際太空站上的一座科學燈塔,更是歐洲在太空探索領域卓越成就的證明。它所代表的國際合作精神與對科學知識的無盡追求,持續啟發著我們對宇宙的探索,並為地球上的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展現了人類共同成長與理解的無限可能。其技術經驗也應用於阿提米絲計畫(Artemis program)的獵戶座(Orion)太空船的歐洲服務艙(European Service Module),這項計畫旨在將人類重新送上月球,並進一步探索火星。哥倫布號的持續運作與技術傳承,象徵著人類不斷追求進步、拓展未知疆界的精神。

來源

  •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 NASA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歐洲太空總署哥倫布號實驗艙:十七載太空科研創新里程碑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