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斯羅普·格魯曼「天鵝座XL」貨運飛船成功抵達國際太空站,運載超過11,000磅關鍵物資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諾斯羅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的「天鵝座XL」(Cygnus XL)貨運飛船已於九月十八日順利抵達國際太空站(ISS),為太空實驗室帶來了超過11,000磅的科學研究、實驗材料及必需補給品。此次任務是該公司在太空補給任務能力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此次任務的首次飛行便是一艘升級版的「天鵝座XL」貨運飛船,其機身比先前型號增加了約五英尺,能夠運載額外約2,600磅的貨物,展現了其載貨能力的顯著提升。這艘飛船的成功部署,是太空探索持續發展的關鍵一環,確保了國際太空站的科學研究和日常運作得以順暢進行。

在飛船與國際太空站會合的過程中,曾因軟體問題導致推進器點火提前關閉而出現短暫延遲。諾斯羅普·格魯曼的工程師們透過調整主引擎故障偵測軟體的靈敏度,成功解決了這一技術挑戰,確保了飛船的安全抵達。隨後,太空人強尼·金(Jonny Kim)操作國際太空站的機械臂,於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點24分成功捕獲了「天鵝座XL」。

捕獲後,「天鵝座XL」被對接至「團結號」(Unity)節點艙朝向地球的端口。這艘飛船以紀念在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災難中犧牲的太空梭飛行員威廉·麥庫爾(William "Willie" McCool)命名,延續了諾斯羅普·格魯曼紀念太空先驅的傳統。

此次運載的貨物中,包含用於在太空中生產半導體晶體的材料,以及用於改良低溫燃料儲罐的設備。此外,飛船還攜帶了一個專門的紫外線(UV)照明系統,旨在防止水系統中生物膜的生長,並運送用於生產藥物晶體的物資,這些晶體有望用於治療癌症等疾病。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產高品質的半導體晶體,有望提升太陽能電池的效率,為地球的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潛在的突破。同時,太空中的實驗也為未來載人深空任務的關鍵技術,如改良低溫燃料儲罐,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礎。

此次成功的補給任務,不僅凸顯了商業太空飛行在維持國際太空站運營和推動太空科學研究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展現了人類在克服技術難關、拓展太空探索邊界上的韌性與智慧。透過持續的合作與創新,人類正一步步地將科學的觸角延伸至更廣闊的宇宙。

來源

  • CBS News

  • NASA, Partners Adjust Next Cygnus Resupply Launch

  • Northrop Grumman's biggest-ever cargo spacecraft arrives at ISS on its debut missio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