चंद्रयान-3推進模組完成月球近距離飛越 軌道參數顯著調整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Chandrayaan-3 Propulsion Module 返回 Moon’s Orbit,完成 Two Flybys 並分享重要見解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 चंद्रयान-3 任務推進模組(Propulsion Module, PM)於2025年11月期間,完成了一系列軌道調整,重新進入月球的影響範圍(Sphere of Influence, SOI),並執行了兩次關鍵的月球近距離飛越。此操作標誌著該模組在完成其主要登陸任務後,持續展現出深空飛行與軌道控制能力,為未來的行星際任務提供了實測數據。

服務艙將在 November 初與 Moon 會面兩次

此次軌道重塑的關鍵時間點始於2025年11月4日,推進模組成功重新進入月球的SOI,此時月球引力開始主導其運動軌跡。第一次月球近距離飛越發生在2025年11月6日的協調世界時(UT)7:23,模組掠過月球表面3,740公里處,此高度超出了印度深空網路(IDSN)的有效監測範圍。緊接著,第二次飛越於2025年11月11日的23:18 UT進行,最近點距離為4,537公里,此時模組進入IDSN監測範圍內,確保了數據採集與狀態確認。

這些引力交互作用對推進模組的軌道參數產生了顯著影響。其初始軌道參數為100,000公里乘300,000公里的橢圓形,經過兩次飛越後,軌道顯著擴展至409,000公里乘727,000公里,同時軌道傾角也從原先的34度成功降低至22度。整個過程由ISRO的遙測、追蹤與指令網路(ISTRAC)進行嚴密監控,確保了航向精準性,並特別注意了與其他近地軌道天體的近距離接觸風險,整體衛星性能報告為正常。

चंद्रयान-3 任務的初衷是展示安全、軟著陸於月球表面、進行漫遊車操作以及就地科學實驗,該任務於2023年7月14日由LVM3火箭從斯里哈里科塔發射升空,並於2023年8月23日實現著陸。在登陸器與漫遊車完成其在月球表面的既定壽命工作後,推進模組於2023年10月執行了「近地轉移注入」(Trans-Earth Injection, TEI)機動,被重新定位至一個高海拔的繞地軌道。在隨後的兩年多時間裡,模組在地球與月球引力場交互影響下運行,促成了此次重返月球引力範圍的事件。

這次延續性的操作,特別是利用剩餘燃料進行的軌道重塑,體現了ISRO在任務規劃與飛行動力學方面的積累。科學家指出,這種對剩餘資源的有效再利用,不僅避免了太空碎片問題,更為未來可能涉及的月球樣本返回任務提供了操作策略的實戰經驗。推進模組上的「地球宜居行星光譜偏振儀」(SHAPE)載荷,在最初預計運行三個月後,也因這次軌道調整而獲得了持續觀測地球的機會,這對未來系外行星的研究具有額外價值。預計該推進模組將於2025年11月14日再次脫離月球SOI,繼續其在更廣闊的繞地軌道上的旅程。

來源

  • SpaceDaily

  • The New Indian Express

  • News9liv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चंद्रयान-3推進模組完成月球近距離飛越 軌道參數顯著調整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