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A系統在萎縮性黃斑部病變的視力恢復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编辑者: Tetiana Pin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特別是其萎縮性形式,長期以來一直是老年人不可逆轉的中央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疾病影響了全球超過500萬人,由於感光細胞進行性耗損,過去被視為無法治癒的病症。然而,無線視網膜系統PRIMA的成功研發,標誌著一項重大的技術躍進,為飽受此疾困擾的患者們開創了全新的希望。
這套創新的PRIMA系統旨在重建患者已失去的中央視覺功能。該裝置的核心包含一個尺寸僅有2x2毫米的微型光電晶片,需以外科手術方式植入視網膜下方。此外,系統還搭配了配備攝影機的特殊擴增實境眼鏡以及一個外部處理器。整個系統的運作方式是將周遭環境的視覺資訊轉換為大腦可以解讀的訊號。其作用原理在於,眼鏡上的攝影機會利用不可見的紅外線光束,將場景投射到植入物上。接著,植入物會將光線轉化為電脈衝,用以刺激視網膜中殘存的神經細胞。
PRIMA系統的有效性已透過一項國際臨床研究獲得證實,其結果於2025年10月20日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這項為期12個月的觀察分析了32名參與者的數據,結果令人振奮:其中有26人的視力敏銳度獲得顯著改善,更有27人得以重新閱讀字母和數字。平均而言,參與者在標準視力表上取得了相當於增加25個字母的進步,這大約等於五行。值得一提的是,超過80%的受試者視力至少提升了10個位置。參與這項研究的患者平均年齡為78.9歲,研究涵蓋了五個歐洲國家的17個醫療中心。
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同時也是UPMC視覺研究所所長的José-Alain Sahel教授指出,這是首次在如此眾多的人群中,視力恢復嘗試能達到如此令人信服的成果。儘管研究中記錄到了一些副作用,例如眼內壓升高,但大多數情況都很快得到緩解。研究人員總結認為,該技術的潛在益處遠遠超過了相關風險。眼科醫生Mahi Muquit強調,患者需要密集的復健訓練,才能讓大腦重新適應和解讀這些新的電氣訊號。這項技術奠基於史丹佛大學Daniel Palanker教授的研究成果,代表著晚期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領域的典範轉移,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工具,幫助患者恢復部分中央視力,並顯著提升他們的生活自主性。
來源
L'Est Républicain
Eye prosthesis restores sight to patients with incurable vision loss
Retinal Implant Restores Central Vision in Patients with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Prima implant offers new hope for vision restoration in atrophic AMD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