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9月起,維也納市中心將引入十輛採用氫能電動技術(E-H2)的全新巴士,投入2A及3A路線的營運。此革新計畫結合了電動載具的環保特性與氫能的潔淨動力,旨在提升大眾運輸的靈活性與永續性。
此計畫由維也納市公車公司(Wiener Stadtwerke)旗下各單位協力推動。Wien Energie負責利用再生能源生產氫氣,Wiener Netze則在自家園區內設置加氫站。維也納市公車公司(Wiener Linien)作為營運主力,在電動巴士領域已有豐富經驗,自2013年起已導入近70輛電動巴士。此次引進的氫能技術經過嚴格測試,其主要優勢在於大幅延長電動巴士的續航里程,無需頻繁充電,並免除了在市中心設置充電基礎設施的必要性。這項技術突破使原本需要十二輛巴士的路線,現在僅需十輛即可維持營運彈性,同時能因應路線調整的需求。
奧地利聯邦創新、交通及基礎設施部長Peter Hanke強調,公共運輸的脫碳化是交通轉型的重要環節,新型巴士的導入是朝此目標邁出的關鍵一步。維也納市議員Ulli Sima重申,維也納致力於2040年達成氣候中和的目標,並透過擴大綠色公共運輸網絡,包含新增電車路線與新興驅動技術的應用,積極實現此願景。維也納市公車公司副總經理Monika Unterholzner表示,透過整合各公司資源,旨在將維也納打造成歐洲公共運輸脫碳的領導者。
這批由Rampini公司製造、名為「Hydron」的巴士,已在實際營運路線上進行測試。其搭載230千瓦的電動馬達,輔以175千瓦時的電池,並透過氫燃料電池在運行中產生電力。這種「增程器技術」讓巴士能夠全天候運行,無需中途充電,對於市中心營運尤為便利。維也納市公車公司技術總經理Gudrun Senk證實了這項創新電池氫能巴士的成功測試。市中心區長Markus Figl對此表示歡迎,認為此舉簡化了市中心充電需求,並確保了公共運輸的持續可用性。
這批Rampini E-H2巴士的採購與維護,總投資約為1200萬歐元,資金來源包括維也納市公車公司、聯邦創新、交通及基礎設施部,以及歐盟的補助。氫氣將在Wien Energie與Wiener Netze於Simmering營運的加氫與充電站提供,所使用的氫氣為「綠氫」,透過電解作用並以綠色電力驅動生產。維也納市公車公司持續引領氣候友善技術發展,目前超過八成的乘客已搭乘電動化運具,其地鐵與電車系統均由綠色電力驅動。此外,公司也積極測試其他品牌的電動及氫能巴士,以維持其在氣候中和移動領域的先驅地位。除了Rampini E-H2巴士,另有十輛由CaetanoBus製造的純氫巴士將投入39A路線營運,這些車輛同樣在Wien Energie與Wiener Netze的氫能加氣站進行補給。此採購案亦獲得歐盟透過聯邦創新、交通及基礎設施部的EBIN計畫支持。
歐洲在推動氫能巴士方面展現積極態度,預計至2030年,歐洲氫能巴士數量將從目前的370輛大幅增長至超過1200輛。義大利TPER公司計劃在2026年前引進130輛Solaris Urbino 12氫能巴士,而FlixBus、CoacHyfied和Skoda等企業也積極推進氫能巴士計畫。氫能電池技術在大貨車市場,特別是長途運輸領域,展現出巨大潛力,預計到2030年,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74%的長途巴士仍將使用傳統非電動化技術。亞洲國家如中國、韓國和日本也在積極推動氫能電池技術,建立產業價值鏈,促進綠色能源在交通領域的普及。氫能電池巴士有望成為未來中長程運輸的主要替代方案,預計未來幾年將見證氫能電池技術在公共交通領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