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更新合作夥伴計畫規則,嚴管 AI 生成內容與重複性內容

编辑者: Dmitry Drozd

YouTube 在 2025 年 7 月推出了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YPP)的重大更新,旨在遏制「非原創」或「大量生產」的 AI 生成內容及重複性內容,以維護平台內容的品質與觀眾信任。此政策調整源於平台上 AI 生成影片的爆炸性成長,這類內容常被批評為缺乏原創性與真實性,甚至被稱為「AI 雜訊」(AI slop)。YouTube 強調,所有內容,無論創作方式為何,都必須遵守社群準則。新規定明確禁止從「大量生產」或「重複性」內容中獲利,這類內容通常由 AI 自動生成,且缺乏獨特的觀點或創意。

為了提升透明度,YouTube 導入了新的標籤系統,要求創作者在影片中揭露是否使用了真實感強的 AI 生成或合成內容。這些標籤將顯示在影片說明中,對於涉及敏感主題(如健康、新聞、選舉或金融)的內容,標籤還會直接顯示在影片播放器內。此舉旨在應對日益增長的對內容品質和觀眾信任的擔憂。先前,派拉蒙影業在 2025 年 3 月因在電影《Novocaine》的 Instagram 宣傳影片中使用 AI 腳本和旁白而受到批評,觀眾認為其品質低落。類似的批評也出現在其他產業,顯示出公眾對 AI 內容的品質和真實性存有疑慮。YouTube 表示,這項更新並非引入全新政策,而是對現有「重複性內容」指南的細化,並將其更名為「不實內容」,以更好地識別當前 AI 和自動化時代內容重複的樣貌。雖然 AI 工具的運用仍被鼓勵,例如用於輔助敘事或提升影片製作流程,但內容的創作核心仍需有人類參與,例如原創評論、創意剪輯或腳本編寫,才能符合營利資格。YouTube 的這項前瞻性措施,透過明確的營利限制和強制標籤制度,有助於維護平台的完整性與價值。然而,有效執行這些新準則將是 YouTube 面臨的關鍵挑戰,以確保 AI 的創意潛力與維持一個值得信賴的高品質內容生態系統之間取得平衡。

來源

  • The Guardian

  • YouTube Cracks Down On 'Inauthentic' AI-Generated Content

  • Our approach to responsible AI innovation - YouTube Blog

  • YouTube to roll out labels for ‘realistic’ AI-generated content | CNN Business

  • AI slop - Wikipedia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