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時裝週面臨漂綠質疑,永續性要求引發關注

编辑者: Екатерина С.

哥本哈根時裝週(CPHFW)及其七家參與的丹麥時尚公司,近期因其永續性要求被指控涉嫌「漂綠」(greenwashing),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審查。一名專精於綠色標籤的專家與一個消費者組織共同提出了申訴,認為CPHFW的永續性要求標準不足,且可能誤導消費者。申訴中特別點出,諸如「環保」等詞彙的使用未經充分證實,以及推廣合成纖維卻標榜為「綠色」的行為,都加劇了疑慮。

儘管丹麥消費者監察員已決定不對此案採取法律行動,CPHFW對此表示滿意。然而,申訴方則堅持認為,組織並未洗清漂綠的指控,並聲稱有關此案結果的誤導性資訊正在傳播。消費者監察員曾建議CPHFW應更加關注《丹麥市場交易法》中關於漂綠的規定,特別是CPHFW網站上將參與品牌描述為「永續時尚品牌」的作法。監察員同時也建議應加強對針對商業關係的誤導性行銷的監督,承認這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誤導。

此事件凸顯了時尚產業在永續性聲明上的透明度與嚴格執行力至關重要。有專家指出,CPHFW的永續性要求自2020年推出以來,已成為其他時裝週的藍圖,例如倫敦時裝週的部分永續性框架便是參考其準則。然而,批評者認為,CPHFW的執行機制薄弱,且品牌自行報告的過程不夠透明,導致部分品牌持續誇大其永續性努力,卻缺乏實質的監督。例如,有品牌被點名在宣稱「夢想著一個無化石燃料的世界」的同時,卻大量生產塑膠製品服飾。

此外,有報導指出,CPHFW的永續性要求標準,在2025年1月起將成為品牌參與官方日程的強制性準入標準,並已進行更新,新增了可追溯性、透明度與循環經濟等三項最低標準,並提高了現有標準的要求。這顯示出業界正試圖回應這些質疑,並朝更嚴謹的方向邁進。然而,若缺乏第三方審計、透明的報告以及對未能遵守準則的實質性後果,哥本哈根時裝週的「綠色光環」恐將淪為象徵意義大於實質影響。根據歐盟的新規定,漂綠行為可能面臨高達企業年營業額4%的罰款,以及其他國家層級的罰款與排除於公共採購之外的風險。這也意味著,品牌在永續性聲明的傳達上,必須更加謹慎並提供確鑿的證據支持,以避免潛在的財務與聲譽風險。

來源

  • FashionUnited

  • Sustainability Requirements - Copenhagen Fashion Week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哥本哈根時裝週面臨漂綠質疑,永續性要求引發關注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