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正以前瞻性的姿態,為全球時尚產業樹立永續發展的新典範。自2025年9月30日起,法國正式實施一項創新的環保標籤制度,專門針對快時尚服飾,旨在提升產業的透明度並鼓勵消費者做出更明智的選擇。這項措施不僅是法國在歐洲紡織品永續領域的關鍵一步,也預示著整個歐洲紡織業將朝向更負責任的生產模式邁進。
這項創新的環保標籤將為每件服飾產品賦予一個環境影響分數。此分數的計算涵蓋了多個面向,包括水資源消耗、溫室氣體排放、潛在毒性、產品的可修復性或回收性、洗滌過程中釋放的微塑膠量,以及一個特別考量生產規模的「快時尚係數」。分數範圍從在法國製造的產品的1,428千分,到快時尚產品的5,178千分,讓消費者能一目了然地了解產品的環境足跡。此舉呼應了歐盟預計將於2025年9月批准的、要求成員國建立紡織品生產者延伸責任計畫的策略,以確保生產者承擔回收成本。
法國品牌1083的創辦人Thomas Huriez是此標籤制度的堅定倡導者。他在巴黎瑪黑區的精品店中展示自家牛仔褲的環境評分,強調消費者資訊透明化的重要性。Huriez表示:「我們的挑戰在於推廣這項標籤,讓政治人物別無選擇,只能支持它。」他的努力體現了業界領袖在推動永續變革中的關鍵作用。
雖然此環保標籤最初是2021年《氣候與韌性法案》中的強制性措施,但為了讓歐洲聯盟能最終確定一套強制性的環保標籤系統,法國選擇先以自願性方式推出。因此,法國成為了此類系統的先驅,預計在2025年至2026年間,將有數十個品牌響應此標籤制度。這項措施與歐盟推動永續紡織品和循環時尚的策略不謀而合,旨在遏制過度消費並激勵產業創新。
快時尚產業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已日益顯著。研究指出,時尚產業的碳排放量佔全球總排放量的4%至10%不等,甚至高於航空與海運的總和。每年全球生產超過1,000億件服飾,其中大量衣物最終被丟棄,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負擔。
此外,聚酯纖維等合成纖維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石油,且其分解時間長達數百年,每次洗滌更會釋放出微塑膠,對海洋生態造成威脅。
法國的這項環保標籤制度,正是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引導產業走向更負責任的發展模式。透過量化環境影響,法國期望能促使品牌重新思考其生產模式,並鼓勵消費者選擇對環境更友善的產品。這項開創性的舉措,不僅為法國時尚界注入了永續的活力,也為全球其他國家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共同邁向一個更綠色的時尚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