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路易威登基金會(Fondation Louis Vuitton)隆重推出一場重量級回顧展,向極具影響力的德國藝術大師傑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致敬。本次展覽的展期定於2025年10月17日至2026年3月2日,旨在深度剖析里希特跨越六十餘年、不斷探尋視覺真實的創作歷程。策展團隊由迪特·施瓦茨(Dieter Schwarz)與尼古拉斯·塞羅塔(Nicolas Serota)共同領導,他們以嚴謹的編年順序鋪陳敘事,清晰地勾勒出里希特獨特藝術視野的發展軌跡。
這場展覽的規模可謂空前,共展出約270件作品,涵蓋了里希特從1962年至2024年的創作精華。觀眾將能一睹他多元的媒介運用,從經典的油畫、玻璃與鋼材雕塑,到版畫、水彩畫,以及經過藝術家親自處理的照片。這次全面的回顧展再次確立了里希特作為全球當代藝術界關鍵人物的地位,並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世人得以審視他多面向的藝術遺產。里希特曾坦言,他的創作靈感皆源於工作室內部的實踐與探索。
展覽中有一組極具份量的作品,即標誌性的《1977年10月18日》系列,此系列作品特別由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出借。這組於1988年完成的十五幅畫作,是里希特創作生涯中唯一直接涉及近期德國歷史的主題。它聚焦於「德意志之秋」(German Autumn)事件以及極左派「紅軍派」(Red Army Faction, RAF)的行動。作品名稱中的日期,正是古德倫·恩斯林(Gudrun Ensslin)、安德烈亞斯·巴德爾(Andreas Baader)和揚-卡爾·拉斯佩(Jan-Karl Raspe)的遺體在斯圖加特-施塔姆海姆(Stuttgart-Stammheim)監獄牢房中被發現的日子。這些作品的問世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公眾爭議,反映出這些歷史事件在德國社會中依然是高度敏感且具爭議性的議題。
里希特於1961年從德勒斯登(Dresden)遷至杜塞道夫(Düsseldorf),最終定居於科隆(Cologne),並持續在那裡生活和工作。他始終致力於透過現代視角重新詮釋傳統的藝術類型,包括靜物畫、肖像畫、風景畫和歷史畫。他的創作方式從不直接面對實物寫生;每一幅圖像都必須經過中介物——無論是照片還是素描——的轉化,從而成為獨立自主的藝術品。在涵蓋1962年至1970年早期創作的展廳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攝影如何成為他創作的跳板。即使是像《魯迪叔叔》(Uncle Rudi)和《瑪麗安阿姨》(Aunt Marianne)這樣的家庭快照,也成為他反思個人與國家歷史的契機。里希特不斷拓展繪畫的邊界,運用他標誌性的模糊技法(Vermalung)和刮擦手法,同時避免被任何單一的藝術流派明確歸類。
路易威登基金會的這次盛會,不僅僅是一場單純的藝術展覽,它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讓我們見證藝術家如何將個人經歷,透過精湛的技藝轉化,成為映照更廣泛社會進程的一面鏡子。這場回顧展鼓勵所有觀者對所見之物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領悟,從而對藝術與歷史的交織有更深刻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