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展出革命性3D列印橋樑「Diamanti」 展現永續未來

编辑者: Ек Soshnikova

在2025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時間、空間、存在」展覽中,一座名為Diamanti的革命性3D列印橋樑設計正吸引眾人目光,展期至2025年11月23日。此創新專案由賓州大學的Masoud Akbarzadeh教授及其多面體結構實驗室,與西卡集團(Sika Group)攜手合作開發,結合了計算幾何學與機器人3D列印技術,旨在提升混凝土結構的效率、適應性與永續性。

Diamanti橋樑由九個預鑄混凝土結構段組成,每個結構段均採用特製的膠結材料混合物,並由機器人手臂進行列印。這些結構段巧妙地設計有中空部分和紋理表面,不僅能維持結構強度,更能顯著降低碳足跡。橋樑的組裝採用無灌漿鋼纜的後張法系統,使其能夠完全拆卸和回收,這項創新方法大幅減少了廢料,並促進了結構的生命週期終結處理。此橋樑的結構邏輯源自於「多面體圖學靜力學」(Polyhedral Graphic Statics, PGS),這是一種將力分佈映射到多面體框架中的設計方法。目前已建造了兩個版本的Diamanti橋樑,包括在威尼斯展出的2.5公尺原型,以及已成功通過測試的10公尺版本,證明了其在實際應用中的可擴展性。

Diamanti橋樑的出現,呼應了全球建築業採用增材製造技術以提高材料效率、降低成本並縮短施工時間的趨勢。例如,中國已建成了15.25公尺的3D列印人行橋,鹿特丹也有一座整合了纖維增強熱塑性塑膠的行人橋,而巴黎則為2024年奧運會打造了一座40公尺的3D列印混凝土人行橋,這些案例都顯示了該技術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日益增長的接受度。3D列印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更代表著一種對資源的智慧運用與對環境的責任。透過精確的計算幾何學與自動化生產,Diamanti橋樑展現了如何以更少的材料創造出更具韌性且易於維護的結構。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模式,將學術研究的創新理念與產業的實際應用緊密結合,為未來基礎設施的發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預示著一個更為永續、高效的建築新紀元。

來源

  • 3D Printing Industry

  • Vertico - Diamanti Bridge

  • Biennale Architettura 2025 | Homepage 2025

  • Venice Biennale’s Cloud Pergola, claims world’s largest 3D printed structure title

  • University of Virginia’s 3D Printed Soil Installation Selected for Venice Biennale 2025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