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太空氣象領域達成了一項里程碑式的成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PUNCH探測器首次成功捕捉並完整追蹤了太陽風流的整個路徑。太陽風是從太陽大氣層噴發出的「騷動的團塊與噴流」,具有巨大的能量,對於理解內太陽系的動態至關重要。這次追蹤涵蓋了太陽風從源頭一直到抵達我們地球的整個過程。
這組由四顆手提箱大小的衛星組成的星群,於2025年3月11日從加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搭乘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升空。它們進入了低地球軌道,協同運作,形成了一個「虛擬儀器」。太陽風粒子穿越了長達1.4915億公里的距離,僅花費約一天時間便抵達地球,其速度超過了每小時一百萬英里。這次強勁的太陽風強度得到了證實:隔天在科羅拉多州觀測到了強烈的極光現象。
2025年10月15日,PUNCH任務的首席研究員,來自西南研究院(SwRI)的克雷格·德福雷斯特博士(Dr. Craig DeForest),在印度提魯瓦南塔普拉姆(Thiruvananthapuram)的一次公開講座中展示了這些關鍵數據。他闡明,PUNCH(Polarimeter to Unify the Corona and Heliosphere,統一太陽日冕與太陽圈的偏振計)任務旨在提供前所未有的洞察力,了解太陽的外層大氣,即日冕,是如何轉化為太陽風的。能夠從現象的起源一直追蹤到其對地球的影響,為太空氣象預報開闢了新的領域。歷史上,太空氣象曾導致包括電網中斷在內的各種故障。
PUNCH任務規劃至少運行兩年,它採用光線偏振的創新方法來創建此過程的三維地圖。例如,早在2025年4月18日的早期測試中,WFI-2儀器就已利用偏振技術成功繪製了粒子運動的圖像。科學家指出,PUNCH與IMAP等其他任務協同合作,將提供涵蓋十億個數量級的數據——從日冕一直延伸到太陽圈的邊界。這使得人類能夠從被動觀察轉變為有意識地為太空影響做準備,不再只是單純的觀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