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中旬,太空天氣的變化再次成為科學界密切關注的焦點。一個中等規模的日冕洞,已在太陽表面持續觀測長達四個月之久,近期進入其活動週期的關鍵階段,並已旋轉至正對地球的位置。
此結構並非突然出現。檔案數據證實,該日冕洞至少從今年七月就已存在。由於太陽繞著自身的軸心完成一次自轉大約需要27天的時間,這類太陽異常現象會週期性地再次面向我們的星球。研究人員最初注意到,該日冕洞位於太陽赤道的上方,當時並未對地球構成直接威脅;然而,它現已顯著擴大,並朝著赤道線移動。這是自開始觀測以來,該結構首次大幅增加了太陽風流直接衝擊地球磁層的可能性。
在近地空間記錄到的等離子體密度增長,證實了這一過程的持續發展,這清楚地預示著主要的太陽風流即將抵達。儘管在10月11日首次發布報告時,發生全面磁暴的機率僅預估為36%,但當前的局勢要求我們對接下來的日期保持高度警覺。
根據10月18日的數據,在夜間觀測到地磁活動的Kp指數波動至約5級,這相當於G1級磁暴(屬於弱磁暴等級)。不過,到了隔天早上,該指數已明顯回落至2級。
儘管存在潛在的影響,專家們仍呼籲公眾保持冷靜。根據專業評估,由於這個特定日冕洞的規模相對較小,預計其對地球帶來的影響將是溫和的。這與2025年早些時候觀測到的更為強烈的太空天氣事件形成了鮮明對比。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週記錄到的強大日珥已與地球擦肩而過,但目前主導太空天氣形勢的,正是這個持續存在的日冕洞。
科學家預測,地磁擾動的高峰期將出現在接下來的兩天內,之後情況應會在10月20日中午之前趨於穩定,預計將迎來大約一週的平靜期。對於那些尋求觀賞宇宙美景的人來說,儘管預期的整體影響是溫和的,這仍可能提供一次難得的觀賞極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