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經歷2025年最強G4級地磁暴,低緯度地區驚現極光

编辑者: Uliana S.

2025年11月12日星期三至11月13日星期四期間,地球遭受了一場異常強烈的地磁暴衝擊,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分類標準,其強度達到了G4級。這是該年度迄今為止最強的一次地磁事件,儘管科學家預期的最高G5級並未實現,但其峰值Kp指數仍錄得G4.3至G4.7的高位。這場風暴的導火線是一系列劇烈的太陽閃焰,其中包括發生在11月9日的一次X1.7級閃焰。

極光自國際太空站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IKI RAS)和西伯利亞分院太陽地球物理研究所(ISZF SB RAS)的太陽天文學實驗室科學家指出,這次風暴異常強勁的原因是「雙重打擊」效應。具體來說,發生在11月9日和10日的兩次日冕物質拋射(CME)在太空中合而為一。速度較快的第二次拋射追上並壓縮了較早的電漿雲,形成了一個更密集、速度更快的統一結構,從而對地球磁層產生了加倍的衝擊。這使得最初預測的G3至G4級強度被實際數據修正,因為CME的融合徹底改變了地磁擾動的動態。

來自 МКС 的消息:關於在一次強烈輻射風暴期間確保 МКС 上宇航員安全的對話音錄音。

這次宇宙現象最直接的結果是產生了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擴大的極光橢圓區使得在極少見到極光的低緯度地區也能觀測到北極光(Aurora Borealis)。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亞地區,觀測到了中緯度地區罕見的「穩定紅極光」(SAR)。在美國,極光現象至少在21個州清晰可見,其覆蓋範圍之廣,從遙遠的阿拉斯加一直延伸到南部的佛羅里達州和阿拉巴馬州。

除了視覺上的震撼,歐洲太空總署(EKA)和NOAA也針對技術基礎設施發布了潛在風險警告。G4級的地磁擾動會顯著增加衛星導航系統受到干擾的可能性,並可能導致地面電網出現故障,尤其是在北方的區域。由於存在升級至G5級的風險,NOAA的專家們對此進行了不間斷的監測,以確保及時應對任何突發狀況,避免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嚴重影響。

儘管對技術系統構成威脅,但這次地磁暴對普通民眾並未構成直接的生物危害。然而,氣象敏感人群以及患有心血管或神經系統慢性疾病的人士,可能會感受到地磁擾動的影響,例如頭痛和血壓波動。科學家觀察到,在11月12日達到峰值後,地磁活動已開始減弱。由於太陽上的活躍中心已經轉離了日地連線,預計磁層將進入一個長期的穩定期。儘管如此,基礎設施營運商和公眾仍被建議保持警惕,但預計在11月底之前再次發生如此強烈擾動的可能性極低。

來源

  • LaSexta

  • El País

  • El País

  • El País

  • A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