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以哥德爾定理為據 數學反駁宇宙為數位模擬假說

编辑者: Irena I

「世界不過是一串代碼,如同電影《駭客任務》中那片流動的綠色矩陣」——此一概念長久以來引人入勝。然而,卑詩大學(UBC)奧卡納根校區的物理學家團隊,在2025年6月發表於《全息物理學應用雜誌》的研究中,對此提出了強而有力的數學性反駁。 由歐文·K·巴伯理學院的客座教授Mir Faizal博士及其國際夥伴共同完成的這項探究,直指核心:宇宙結構本身,便抗拒被任何形式的數位複製所完全捕捉。 他們堅稱,縱使是運用量子運算的超級電腦,也無法完整描摹支配萬物的基本法則。

研究團隊援引了數學巨擘庫爾特·哥德爾在1931年提出的不完備定理。此一深邃的邏輯基石指出,在任何足夠複雜且自洽的形式系統中,必然存在一些命題,它們在該系統的既有規則下,既無法被證明為真,亦無法被證明為假。 換言之,任何系統都無法完全闡述自身。這意味著,計算機作為一套嚴謹的演算法,其推演能力終將觸及邏輯的邊界。

這項發現將原本被視為純粹哲學思辨的模擬假說,拉入了科學可驗證的範疇。 若我們的實相真能被模擬,那麼將衍生出無窮無盡的次級模擬,使得我們身處的這一層成為「原初實相」的機率,趨近於零,近乎不可能。 此研究的合著者之一,著名物理學家勞倫斯·M·克勞斯博士進一步闡述,任何模擬的世界都受制於其自身的程式碼,然而我們的現實卻是「非演算法性」的,或者說,其複雜度遠超演算法所能駕馭的範疇。

現代物理學正試圖將描述時空彎曲的相對論,與粒子表現為機率波的量子力學相融,並推測空間與時間或許源自更深層次的數位化資訊結構。 然而,研究指出,要完全重現宇宙的運行機制,需要一種被稱為「非演算法性理解」的能力,這超越了任何機械式、一步步推導的計算過程。 這份研究的結論,為「萬物皆可計算」的信念劃下了一道清晰的界線,揭示了我們所體驗的廣袤存在,其本質的精妙與深邃,遠遠超越了任何有限的程式碼所能編織的邊界。

來源

  • Рамблер

  • Том 122, № 3-4 (2025) - Pisʹma v žurnal êksperimentalʹnoj i teoretičeskoj fiziki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新研究以哥德爾定理為據 數學反駁宇宙為數位模擬假說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