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堡的突破:科學家在實驗室中成功模擬時空彎曲
编辑者: Irena I
2025年,科學界記錄了一項重大事件,它將時空結構的操作從純粹的理論領域推向了可進行實驗驗證的現象範疇。德國海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成功地在一個人工創建的模擬宇宙中,對時空參數進行了控制。這項成就已在權威期刊《自然》(Nature)上發表,標誌著人類探索宇宙基本法則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這項創新方法的核心在於建立一個靈活的環境,以模擬宇宙學過程。科學家們運用了量子力學的尖端成果,特別是著名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Bose-Einstein condensate, BEC)現象。為了達到這種物質狀態,他們必須將鉀原子雲冷卻到極低的溫度,接近絕對零度,具體來說,約為-273.15 °C。在這種極端的量子狀態下,粒子開始展現出波動行為,從而使研究人員能夠利用它們來模擬時空的彎曲。
這種方法論上的飛躍,為驗證那些過去僅停留在純數學領域的宇宙學理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實證機會。在一個受控的環境中創造並研究時空曲率的能力,使我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機制。利用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進行模擬,進一步證實了量子模擬在解決宏觀物理學難題方面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基於薩特延德拉·納特·玻色(Satyendra Nath Bose)的工作,並由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於1925年預測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玻色子被冷卻到臨界溫度後,會集體進入最低的量子態。雖然直到1995年才首次成功實現這種凝聚態,但它在模擬方面的潛力仍在不斷被發掘。此前,物理學家們已成功利用鈉-23原子凝聚體模擬了宇宙的暴脹(inflationary expansion),並觀察到了類似於宇宙學紅移的效應。
海德堡大學在2025年取得的這項成果,是更廣泛科學探索的一部分,旨在利用原子凝聚體來模擬宇宙現象。儘管已發表的資料中並未具體指出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姓名,也沒有提供操縱曲率的精確數值參數,但成功創建出研究這些現象的工具本身,就開啟了全新的視野。這項成就證明,即使是最複雜、看似無法直接觀察的現象,也能透過在量子層面對物質進行精細調控,得以重現和深入探究。
來源
Miroir Mag
QSIM 2025 | Quantum Simulation in Condensed Matter and AMO Physics
Simulating Spacetime Quantum Mechanical Materials |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 APS DAMOP 2024 Meeting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