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大學科學家提出新模型 揭示埃迪卡拉紀地磁極的劇烈漂移之謎

编辑者: Vera Mo

由耶魯大學專家領導的國際科學團隊,近期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發表了關於地球在埃迪卡拉紀時期地磁場的革命性數據。這個地質時代大約涵蓋了6.3億年前到5.4億年前,長久以來一直是地球物理學家難以破解的謎團。由於記錄在岩石中的磁信號極度不可預測,數十年來一直缺乏合理的解釋。當時的地磁場展現出異常的變動性,與其他地質時代觀察到的更為有序的模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深入探究,研究團隊將焦點鎖定在摩洛哥的反阿特拉斯山脈(Anti-Atlas massif)。來自阿加迪爾穆罕默德五世大學(Mohammed V University)的合作夥伴,在此地發現了保存完好的火山岩層,這些岩層恰好形成於那個關鍵時期。該團隊隨後進行了嚴謹細緻的地層學研究,並利用耶魯大學實驗室內的高靈敏度設備,分析了這些岩層中「鎖定」的古磁性。與過去那些預設地磁場行為與現代相似的研究不同,這組科學家精確地測定了岩石的年代,並獲得了高解析度的樣本,用於精確的古地磁測量。

這些新獲得的證據強烈指出,地磁場的根本性重組發生在數千年的時間尺度內,而非數百萬年。這項發現立即推翻了基於板塊構造超快速移動假設的既有理論。儘管結構極為反常,但分析結果卻揭示了某種內在的組織性。這促使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全新的統計工具來進行建模。該模型推測,磁極可能經歷了劇烈的跳躍,甚至可能橫越了整個地球。耶魯大學教授、論文合著者大衛·埃文斯(David Evans)強調,他們提出的新模型能夠在磁場的變動性中發現內在結構,而不是將其視為隨機的混亂,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揭示在埃迪卡拉紀中期(大約5.91億至5.65億年前),地球磁場的強度曾顯著減弱,降至其正常強度的十分之一。磁場的顯著衰弱可能對當時的氣候和生物演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可能增加了地表遭受的輻射暴露。這項工作不僅修正了過去對地磁場的誤解,更為構建涵蓋數十億年(從最早的岩石記錄到現代)的板塊構造全貌鋪平了道路。團隊開發出的新統計方法,將成為繪製埃迪卡拉紀時期大陸和海洋可靠地圖的關鍵鑰匙,有助於我們理解地球歷史上最古老的構造運動。

來源

  • enikos.gr

  • Science Advance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