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和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大規模考古研究,深入探究了古埃及最重要的宗教場所——卡納克神廟建築群的起源。這項發表於2025年10月6日《Antiquity》期刊的研究,重建了卡納克地區三千多年的變遷歷史,並指出神廟的選址可能與古埃及的創世神話有著直接的聯繫。研究表明,卡納克最早的聚落可能屬於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591-2152年)。
透過分析神廟內外採集的61份沉積岩芯和數千片陶器碎片,研究團隊釐清了河流地貌如何塑造和擴展了這片神聖區域。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Ben Pennington博士表示,卡納克神廟最初的選址是一個由古尼羅河兩條支流形成的島嶼,西側和東側的深邃河道形成了高地,為早期聚落和神廟的建造奠定了基礎。沉積物數據顯示,在公元前約2520年之前,該地區經常被洪水淹沒,不適合長期居住。陶器證據表明,聚落和建造活動始於古王國時期(約公元前2300-1980年)。南安普敦大學的Kristian Strutt博士補充說:「卡納克的確切年代長期以來備受爭議,但新的證據有助於釐清最早的聚落和建造日期。」
數個世紀以來,河道遷移並淤積,為神廟建築群的擴張提供了更多空間。研究人員Dominic Barker指出,一項重要的發現是,先前僅被推測存在的東側河道,實際上比受關注較多的西側河道更為寬闊和顯著,這些水流的變化塑造了神廟的發展,古埃及人利用淤積的古河床來建造新的結構。在其中一個區域,研究團隊發現了故意填埋西部河道的痕跡:約公元前1540年,建造者特意添加了3.6米的沙子,以加速其填充過程並加固該區域。
額外的發光測年和對深達11.65米的沉積物分析證實了河流系統的年代和變化順序。在一些岩芯中發現了有機殘骸和微觀顆粒,表明了洪水和乾旱時期,這有助於建立精確的景觀形成年代學。
這項發現還揭示了神廟選址與埃及創世神話之間顯著的關聯。古王國時期的古老文獻描述了創世神從「原始之水」中升起的一座土丘,象徵著宇宙的誕生。Pennington博士解釋說:「卡納克神廟所在的島嶼是該地區被水環繞的最高地。令人著迷的是,底比斯精英選擇此地供奉拉-阿蒙神,因為它完美地映照了『創世土丘』從混沌之水中升起的景象。」到了中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980-1760年),這一概念更加鞏固,神廟建在洪水退去後顯露的土地上,生動地描繪了「第一片陸地」從原始海洋中升起的景象。
目前,研究團隊正對盧克索周邊的整個洪泛區進行勘測,以更深入地理解地貌和水文如何促成了古埃及底比斯宗教中心的形成。這項發現不僅闡明了卡納克神廟的形成過程,也為理解古埃及歷史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