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揭示中世紀早期斯拉夫民族的遷徙與擴張

编辑者: Ирина iryna_blgka blgka

一項於2025年9月3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由HistoGenes聯盟主導的開創性研究,透過分析超過550份古代基因組,為中世紀早期斯拉夫民族的擴張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洞見。這項由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萊比錫大學及哥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分析指出,這是一場大規模的人口遷徙,而非單純的文化同化過程。

斯拉夫民族的歷史追溯,長期以來是一項艱鉅的挑戰。與哥德人或匈人等民族相比,斯拉夫人留下的書面記錄較少,物質文化也相對簡樸,加上火葬習俗,使得基因分析一度困難重重。然而,斯拉夫語系深遠的語言學足跡,至今仍有超過三億人口使用斯拉夫語,證明了他們對歐洲文化與語言版圖的深遠影響。研究將斯拉夫民族的起源地,定位於今日白俄羅斯南部至烏克蘭中部之間的一片廣闊區域,這與長久以來語言學及考古學的假說相符。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遺傳學家、研究首席作者Joscha Gretzinger表示,基因結果提供了首批關於斯拉夫祖源形成過程的確鑿線索。

從公元6世紀起,斯拉夫民族的祖源便開始向西及向南大規模擴散。其影響力是革命性的:在今日德國東部地區,超過85%的DNA可追溯至這些新來的遷徙者。波蘭的狀況亦是如此,原先與斯堪地那維亞地區有基因聯繫的居民,在很大程度上被與現代斯拉夫人相關的族群所取代。巴爾幹半島則呈現了另一種模式,斯拉夫人與當地居民進行了廣泛的融合,形成了多元的混合社群。研究進一步揭示,斯拉夫人的遷徙並非如早期入侵者那樣迅速,而是以家庭為單位,共同建立新聚落。他們建立的社會結構,以彈性的親屬網絡為基礎,常圍繞著大家庭及父系血統組織。這種務實且相對平等的生存方式,為當時衰落的羅馬帝國及其繼承者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替代選項。

從基因學的角度來看,斯拉夫民族的擴張與其語言的傳播緊密相連。斯拉夫語系源自原始斯拉夫語,並與波羅的海語系有著密切的聯繫,最終可追溯至原始印歐語系。現代斯拉夫語言可分為東斯拉夫語、西斯拉夫語和南斯拉夫語三大分支,這也反映了人口遷徙與分佈的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R1a單倍群在斯拉夫民族中普遍存在,例如在波蘭人中佔55%,在東德的索布族群體中更高達63%,這顯示了他們與古老的印歐語族群有著深厚的基因聯繫,是理解其祖源形成的重要依據。

時至今日,這些遷徙的遺產依然清晰可見。東德的索布族少數民族,其基因組成與中世紀的斯拉夫定居者極為相似,展現了跨越千年的基因延續性。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和波蘭等地的現代基因與文化多樣性,亦是這些歷史性融合的體現。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Johannes Krause總結道,斯拉夫民族的擴散,很可能是最後一次對歐洲大陸的基因與語言景觀產生永久性重塑的重大人口事件。這項研究不僅填補了歷史記載的空白,更揭示了人類遷徙與文化演變的深刻模式,以及跨越時空的緊密聯繫。

來源

  • Geo.fr

  • Nature

  • Phys.org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古DNA揭示中世紀早期斯拉夫民族的遷徙與擴張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