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的開創性研究,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JWST) 深入探究了名為 SIMP-0136 的流浪行星,旨在加深我們對無恆星行星形成與演化的理解。這顆行星距離地球約 20 光年,質量約為木星的 12.7 倍,半徑為木星的 1.2 倍,其自轉週期僅為 2.4 小時,這使得詳細觀測成為可能。
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發現之一是 SIMP-0136 大氣層中存在「熱反轉」現象,即大氣層表面溫度較低,而高層大氣則溫度較高,這與地球的狀況相反。此外,科學家們發現 SIMP-0136 存在持續的雲層覆蓋,主要由類似地球上沙粒的矽酸鹽顆粒組成,這與地球上多變的雲層形成鮮明對比。觀測還揭示了這顆流浪行星上強烈的極光現象,類似於地球上的北極光,這些極光是由磁場與大氣相互作用引起的,並證實這些極光活動正在加熱其平流層。SIMP-0136 的磁場強度估計約為地球的 400 萬倍。
這些發現極大地拓展了我們對系外行星大氣層以及無恆星世界大氣過程的認識,並為理解流浪行星的形成與演化提供了關鍵線索。SIMP-0136 的快速自轉使其成為研究的理想目標,因為天文學家可以有效地觀測其所有半球。儘管 SIMP-0136 的質量約為木星的 13 倍,但它不被歸類為氣態巨行星,因為它不繞行任何恆星,這引發了關於其形成方式的討論,有理論認為它可能與恆星的形成過程相似,或者是在早期行星系統中被彈射出來的。SIMP-0136 的存在及其獨特的大氣特徵,為我們理解宇宙中行星的多樣性及其形成機制提供了寶貴的視角,並為未來利用 JWST 等先進設備探索更多系外行星的大氣層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