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全球科學界共同記錄到一場非同尋常的宇宙事件:編號為GRB 250702B的伽馬射線暴。此一現象因其持續時間異常漫長,且在長達一天的時間內出現一系列重複脈衝,引發了史無前例的關注。這股強大能量爆發的首次偵測發生在2025年7月2日。當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費米」(Fermi)軌道望遠鏡在數小時內,捕捉到源自同一遙遠源頭的多組閃光訊號。
GRB 250702B的獨特之處在於其時間結構,它徹底顛覆了既有的伽馬射線暴模型。一般而言,典型的伽馬射線暴持續時間僅從幾分之一秒到數分鐘不等,但根據觀測數據,GRB 250702B的訊號卻持續了將近七小時,甚至有記錄顯示其跨越了約一天的時間,使其成為有史以來記錄到持續時間最長的伽馬射線暴。天文物理學家推測,這類爆發通常是巨型恆星坍縮成黑洞的結果,這是宇宙中最具能量的過程之一。
然而,該事件出現重複性的事實,卻無法用標準模型來解釋,因為理論上,經歷如此毀滅性災難的源頭在爆炸後應當不復存在。這種反覆發生的特性,使得GRB 250702B成為一個難解的謎團,促使科學家們重新審視伽馬射線暴的生成機制。
隨後,歐洲太空總署(ESA)、都柏林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以及拉德堡德大學(Radboud University)等機構的專家也加入了數據分析行列。透過歐洲南方天文台的特大望遠鏡(VLT)進行的後續研究,成功精確定位了該射線暴的源頭。儘管最初推測它位於銀河系的盤面內,但VLT和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Telescope)的聯合觀測證實,GRB 250702B實際上發生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根據最新的科學評估,該源頭與地球的距離約為80億光年。
GRB 250702B事件同時伴隨著其他爆發,例如GRB 250702D和GRB 250702,並展現出週期性的跡象。這可能暗示著整個過程是由一個繞著黑洞運行的天體所觸發,而非單純的恆星爆炸。這項突破性發現為理解超新星形成機制和巨型恆星坍縮過程開啟了嶄新篇章,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來研究災難性事件的長久迴響。目前,科學家們正持續利用VLT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Telescope)對爆發地點進行深入觀測,致力於解開這個獨特宇宙「訊息」的本質,期盼能從中獲取更多關於極端宇宙環境的寶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