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IKI RAN)證實,在2025年10月14日發生一次重大的太陽耀斑事件後,今年規模最為龐大的太陽日珥之一已成功脫離太陽表面。這項觀察結果再次強調了太陽變幻莫測的動態特性,同時也凸顯了科學界必須持續且警惕地監測太陽活動及其對近地空間潛在影響的必要性。
根據IKI RAN透過其Telegram頻道發布的報告,這個巨大的等離子體結構在太陽東緣已被持續觀測數日。它最終在凌晨時分,具體來說是莫斯科時間2:00到4:00之間,與太陽表面分離。一旦脫離,這個龐大的結構便朝著遠離太陽主體的方向移動,行進距離約為2000萬公里。儘管其軌跡位於地球和火星之間的空間,但IKI RAN目前的評估指出,這次特定的等離子體爆發並未對地球或火星構成直接的威脅。
這次最新的爆發事件發生在太陽活動出乎意料地劇烈增強的大背景之下。研究人員觀察到,強烈的太陽耀斑持續不斷,這與部分預測模型原先推測太陽將進入較平靜階段的預期有所不同。舉例來說,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9月22日,太空儀器曾記錄到一次罕見的雙日珥噴發,同時伴隨產生了暫時性的日食效應。此外,IKI RAN在10月初發布的報告早已指出,太陽上的活躍區域正在增加,這暗示著這顆恆星正在其磁場中積聚巨大的能量。
目前,在可見太陽盤面的中心位置,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活躍區域正受到嚴密監測,每個區域的尺寸都達到驚人的15萬公里。像IKI RAN這樣的機構所進行的持續且詳盡的數據採集工作,對於保護地面電網和太空資產免受潛在的地磁擾動至關重要。因此,精確掌握這些強大噴發事件中等離子體移動的時機和規模,是制定全球應對策略、預測未來太空天氣對通訊衛星及太空人安全影響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