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已正式確認六千顆系外行星的存在,這些行星繞行於太陽系之外的恆星。這項里程碑的達成,歸功於「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以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等任務的貢獻。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系外行星科學研究所(NExScI),位於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帕薩迪納,負責記錄此一數據。 目前仍有超過八千顆候選行星等待確認,且數量持續增加。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天體物理學部代理主任Shawn Domagal-Goldman表示:「這項里程碑代表了數十年的宇宙探索,徹底改變了人類對夜空的看法。」
系外行星的發現不僅數量上持續增長,其多樣性也日益顯著。科學家們已識別出許多與我們太陽系內行星特徵截然不同的行星,例如:體積如木星般巨大卻緊密繞行其恆星的行星、有些被熔岩覆蓋、有些擁有寶石雲,甚至有些行星的密度極低,如同單細胞生物般輕盈。 這些發現挑戰了我們對行星系統形成方式的既有認知,顯示出岩石行星在宇宙中似乎比我們太陽系中的比例更為普遍。
自1995年首次發現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以來,NASA在揭示各式各樣的行星世界方面扮演了關鍵角色。 目前,已有超過8,000顆額外的行星候選者等待確認,這顯示了未來更多發現的巨大潛力。 例如,TESS任務已確認了638顆系外行星,並有7,655顆候選行星等待確認。 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則發現了超過2,600顆行星。
系外行星探索的進展,為尋找宇宙生命的可能性開闢了新的途徑,並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太陽系以外行星系統的形成與演化。 透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等先進設備對系外行星大氣進行的化學分析,科學家們正努力尋找可能指示生命存在的生物標記。 這項持續的探索不僅擴展了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邊界,也讓我們離回答「我們是否孤單」這個根本問題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