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火星的視角:NASA關於星際彗星3I/ATLAS的最新數據,挑戰地球既有認知

作者: Uliana S.

用 HiRISE 相機拍攝的 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 圖像,日期為 2 октября 2025 года。

在2025年11月19日,世界時間20:00 UTC,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召開了一場特別的簡報會。這次會議的焦點,是太陽系內一位極為不尋常的訪客——星際天體3I/ATLAS。本次活動最受矚目的環節,無疑是展示了一張由深空最強大的攝影設備所捕捉的影像。這套設備正是搭載於火星軌道飛行器「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上的高解析度成像科學實驗儀器(HiRISE)。這張關鍵照片是在10月2日拍攝的,當時該天體距離火星約2800萬公里,這個距離比它未來與地球的最近距離還要近約十倍。

這是 NASA 在 3I/ATLAS 上的現場廣播轉播,由 Stefan Burns 主持。

儘管HiRISE相機擁有卓越的技術能力,能夠分辨火星表面低至30公分的細節,但它對3I/ATLAS的觀測結果卻是「視覺上的沉寂」。這張影像並未揭示出任何新的、可見的結構特徵,這更凸顯了該天體的神秘本質。NASA並未提供更多關於結構的細節,而是轉而展示了來自「哈伯」太空望遠鏡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既有光譜數據。這些數據雖然不是新拍攝的影像,但其重要性絲毫不減,它們確鑿地證實了3I/ATLAS具備異常的化學組成,包括二氧化碳與水之間不尋常的比例,以及鐵與鎳的比例失衡,同時也證實了其存在非重力加速度的現象。

NASA的專家們堅定地表示,儘管這些特性對於太陽系內的已知天體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它們完全符合該天體源自太陽系外的自然起源假說。他們明確指出,目前沒有任何跡象或證據支持其具有人造(technogenic)的性質。換言之,所有觀測結果都指向這是一顆來自異星的自然天體。

這段星際旅程無疑為我們上了一堂關於宇宙連結的生動課程。3I/ATLAS實質上是另一個恆星系統所派遣的物質信使,是不同世界之間物理聯繫的具體體現。它獨特的化學「指紋」,正是遙遠星際環境的聲音,它以元素比例和物理定律這兩種全銀河系通用的語言與我們對話。我們目前尚無法完全解讀這則訊息,恰恰提醒了我們,在宇宙這個龐大的有機體中,物質可以呈現出無限多樣的形態。每一個像這樣的流浪者都強調了一個事實:我們是更大整體的一部分,而這個整體正持續不斷地進行物質與資訊的交換。

這次的觀測行動,體現了跨越不同任務與儀器的合作精神。從火星軌道上的HiRISE,到地球軌道上的哈伯與韋伯望遠鏡,科學家們正利用地球和近地空間的資產,去解析一個來自遙遠星際空間的謎團。未來,隨著3I/ATLAS逐漸遠離,科學界將持續分析這些寶貴的數據,以期更深入地了解星際物質的組成,並藉此描繪出銀河系中行星系統形成與演化的更完整圖像。這顆彗星的到來,無疑為天文學界帶來了新的研究契機,正如俗話所說,它讓我們得以「一窺宇宙的奧秘」。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