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創紀錄高溫引發健康與農業危機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今年夏天,日本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熱浪,多地氣溫屢創新高,對國民健康和農業生產造成了嚴峻的挑戰。東京都市區已連續10天出現超過攝氏35度的「猛暑日」,創下自1875年有紀錄以來的最長連續紀錄,今年累計的猛暑日天數也刷新了歷史紀錄。

日本氣象廳指出,強勁的高壓系統籠罩日本,導致天氣持續晴朗炎熱。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超過53,000人因中暑而住院,顯示高溫對公共衛生的直接衝擊。為應對此情況,當局呼籲民眾盡量待在室內並使用空調,同時特別關注弱勢群體。

此次極端高溫對農業的影響尤為顯著。東北和北陸等主要稻米產區面臨嚴重乾旱,降雨量遠低於往年平均,部分地區水庫蓄水量已降至極低水平。持續的高溫少雨不僅影響稻米生長,還加劇了病蟲害的發生,例如椿象的激增,牠們會損害稻米品質。根據美國農業部的預測,日本2025年的稻米產量可能降至2003年以來最低點。此外,蔬菜價格也因產量下降而上漲,部分地區的蔬菜批發價預計將上漲10%至30%。

漁業同樣未能倖免。海水溫度上升導致許多冷水魚種的棲息環境惡化,例如北海道的馬糞海膽捕獲量較去年減少約一半,價格翻倍,使得原本就昂貴的海膽丼飯價格飆升至驚人的新高。專家預計,若氣候變遷持續,未來數十年內,部分魚類可能在日本海域消失。

面對這場危機,日本政府已宣布調整長期的水稻限產政策,鼓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以增加產量。政府也承諾提供病蟲害防治和抗旱措施的支持。然而,氣候專家警告,即使有這些措施,部分乾旱地區的降雨量仍可能不足以完全緩解缺水問題。異常高溫也可能影響旅遊業,例如秋季的紅葉季和明年的櫻花季,可能出現延後或縮短的情況。

這場創紀錄的高溫不僅是對日本社會的嚴峻考驗,也凸顯了氣候變遷對糧食安全、公共衛生和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從農業生產到漁業資源,再到國民健康,每一個環節都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也促使人們更加關注並尋求應對氣候變遷的長遠解決方案。

來源

  • The Times of India

  • Tokyo logs record 10 days of 35°C or more

  • Japan records hottest June in almost 130 years

  • Warming seas worsen Japan's price shock with $120 urchin rice bowls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