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影像顯示,3I/ATLAS 仍然沒有明顯的尾巴,雖然它已經通過近日點,且一週前遭受了強烈的太陽風暴。圖片:R. Naves Observatory。
星際天體3I/ATLAS:異常加速與成分數據的爭議
编辑者: Uliana S.
科學界持續關注星際彗星3I/ATLAS,其運行軌跡和獨特特性引發了嚴重的質疑,挑戰了既有的天體力學模型。該天體於2025年7月1日首次被位於智利里奧烏爾塔多(Rio Hurtado)的ATLAS天文台捕捉到。其雙曲線軌道證實了它來自太陽系外的起源,使其成為繼「奧陌陌」(’Oumuamua)和2I/鮑里索夫(2I/Borisov)之後,第三個被確認的星際訪客。爭議的核心在於其顯著的非重力加速度,部分學者認為,這種加速無法單純用太陽照射導致的冰層蒸發來完全解釋。
Анны Паулины Луны向 НАСА 提交的官方信函,要求披露有關 t 3I/ATLAS 的資料
哈佛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提出了一種假說,認為這種加速度可能源於某種技術來源,暗示著存在某種引擎或光源。然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代理署長肖恩·達菲(Sean Duffy)堅決否認任何人工干預的猜測,堅持3I/ATLAS本質上是自然形成的。情況因其獨特的觀測特徵而更加複雜:該天體呈現出強烈的藍色調,據某些數據顯示,其亮度甚至超過了太陽本身,並且觀測到「反彗尾」——氣體噴流朝向太陽,這是一種反常現象。一些科學家指出,在彗星的氣體羽流中,偵測到每秒釋放高達四克的鎳,且不含鐵的混雜物,這與我們太陽系內彗星的典型情況截然不同。
透過甚大望遠遠鏡(VLT)進行的初步化學分析,揭示了氣相中鎳與鐵的比例異常地高,同時也存在純鎳以及類似工業材料的化合物。該天體的預計年齡超過100億年,使其成為穿越我們太陽系最古老的天體之一。一個關鍵的時間點是10月29日的近日點通過,此後彗星不僅改變了顏色,還急劇偏離了預計的軌道。俄羅斯科學家推測,這次加速可能因一系列強烈的X級太陽耀斑所增強,這些耀斑在十月底衝擊了這顆彗星。
數據透明度問題仍然是公眾關注的焦點:《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稱,儘管天文學家們正等待火星偵察軌道器(Mars Reconnaissance Orbiter)上的HiRISE相機所拍攝的圖像,但NASA卻延遲了這些圖像的發布,這進一步激發了公眾的好奇心。3I/ATLAS預計將於12月19日最接近地球,屆時距離約為2.69億公里。無論3I/ATLAS是來自其他文明的產物,還是極為罕見的自然樣本,對它的持續觀測仍是獲取宇宙化學和世界演化知識的關鍵機會,具有無可替代的科學價值。
來源
Diario de Avisos
Reuters
AP News
AP News
Live Science
AS.com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