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洲的金字塔。Google maps 79°58'39.2"S 81°57'32.2"W
南極艾爾斯沃斯山脈錐形地貌:地質學對自然侵蝕成因的解析
编辑者: gaya ❤️ one
在南極洲埃爾斯沃思山脈的南部地區,存在著一處地質結構,其外觀展現出近乎完美的金字塔對稱性。這座山峰不僅引起了廣大民眾的持續關注,在科學界也同樣激發了濃厚的興趣。早在2012年,這座山頂就首次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直到2016年,隨著衛星影像的詳細分析和精確地理坐標的確認,相關的探究熱度才顯著回升。
這座引人注目的山體坐落於南緯79度58分39.2秒、西經81度57分32.2秒的位置,海拔高度約為1265公尺,使其在這個偏遠的極地地區顯得格外突出。在公眾輿論中,許多臆測理論將這個幾何形狀如此完美的物體歸因於古代文明的活動,甚至是外星力量的傑作。然而,地質科學提供了更為紮實的解釋,將此類對稱形態的形成歸結於漫長而持續的自然演化過程。
專家們一致認為,塑造這種獨特形態的關鍵因素是經年累月的侵蝕作用,其中包括風化循環以及冰川活動的強烈衝擊。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地球科學教授埃里克·里尼奧(Eric Rignot)曾指出,儘管自然界中幾何形狀規整的結構實屬罕見,但它們絕非絕對的反常現象。麻薩諸塞州尼科爾斯學院的莫里·佩爾托教授(Mauri Pelto)進一步闡明了其形成機制:山體裂縫中水份的數百年凍融循環,導致冰塊膨脹,正是這種持續的作用力逐步雕塑了山體的輪廓。
埃爾斯沃思山脈是以美國飛行員兼極地探險家林肯·埃爾斯沃思(Lincoln Ellsworth)的名字命名的,他曾在1935年11月24日飛越該地區。這個山系是更大山塊的一部分,其中包含了化石,例如寒武紀的三葉蟲。由於持續進行的科學探索旨在理解南極大陸的地質歷史,因此對該地區的研究重要性一直保持不衰。
此外,科羅拉多大學的學生在2025年發表了一項研究,專注於橫貫南極大陸並將其劃分為東部和西部的巨大橫貫南極山脈的形成。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岩石的礦物成分,特別是橫貫南極山脈中發現的花崗岩,其中東南極洲部分岩石的年齡可追溯至30億年前。研究結論表明,古代的地質過程,可能遠至約3億年前的全球冰期,都對當前的地貌和冰川運動動力學產生了深遠影響。橫貫南極山脈綿延約3500公里,在限制東南極洲冰流向羅斯海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而言之,埃爾斯沃思山脈中這座酷似金字塔的結構,生動地展示了長期的地質與氣候力量如何塑造地貌,將地球的古老歷史與影響南極冰蓋的現代過程緊密聯繫起來。自1957/58國際地球物理年以來,對南極大陸地質構造的研究取得了顯著進展,並持續揭示著其形成過程的奧秘。
來源
"Холод"
Ученый объяснил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пирамиды, найденной в Антарктиде
Ученые раскрыли древнюю загадку Антарктиды
Ученый объяснил происхождение пирамиды, найденной в Антарктиде
閱讀更多有關此主題的新聞: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