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I/ATLAS彗星之謎:近日點後的碎裂現象抑或另有玄機?

编辑者: Uliana S.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 Ави Лёб 報告稱,彗星 3I/ATLAS 在接近地球時正失去大量質量。

天文學界持續對星際彗星3I/ATLAS的動態進行深入分析。這顆星際訪客是人類已知的第三個來自星際空間的天體,於2025年7月1日由ATLAS望遠鏡所發現。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在它於2025年10月29日通過近日點之後,其行為發生了劇烈變化。當它抵達軌道上最接近太陽的位置時,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質量損失,同時亮度也急劇增強。

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阿維·勒布(Avi Loeb)提出了一項假說,認為這顆彗星可能在近日點附近經歷了碎裂。根據他的評估,在通過該點時,其質量損失達到了驚人的每秒200萬公斤,這與2025年8月6日記錄到的基礎速率每秒150公斤形成了鮮明對比。勒布指出,如此巨大的物質流失可能是由於表面積增加,導致劇烈蒸發所致。然而,勒布除了純粹的物理學解釋之外,也未排除關於該天體可能具有人工起源的大膽猜測,他特別提及其內部發光強度相當於十座核電廠的總和,以及其精確校準的軌道,該軌跡與太陽系行星的黃道面完美契合。

包括英國天文學家邁克爾·布赫納(Michael Büchner)和弗蘭克·尼布林(Frank Nibling)在內的觀測結果,記錄了彗星在近距離接近太陽後所形成的複雜氣體噴流結構。他們觀察到一個長達100萬公里、指向太陽的「反向彗尾」,以及一條長達300萬公里、朝向相反方向的獨立「煙霧狀」痕跡。值得注意的是,在2025年10月24日至25日期間,這顆彗星經歷了一次與強烈太陽等離子體噴發的正面碰撞。一些科學家認為,這場衝擊理應足以摧毀其鬆散的彗核,然而,該天體卻毫髮無損,並繼續沿著預計的軌道運行。

3I/ATLAS是繼「奧陌陌」(Oumuamua)和2I/鮑里索夫彗星(2I/Borisov)之後,第三個被證實造訪我們太陽系的星際天體。據估計,該天體已有30億年的歷史,比太陽系本身的年齡還要古老。在2025年12月19日達到最接近地球的位置後,3I/ATLAS將繼續前行,預計在2030年代初期脫離太陽的引力範圍。每一次新的觀測,無論是來自哈伯望遠鏡的數據,還是科學家們在SOHO衛星圖像中疊加20幀以捕捉微弱信號的努力,都成為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身在浩瀚宇宙中定位的催化劑。

來源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 UK

  • NASA Science: Comet 3I/ATLAS

  • Reuters: Newly Spotted Comet is Third Interstellar Object Seen in Our Solar System

  • Live Science: 3I/ATLAS is 7 Miles Wide – the Largest Interstellar Object Ever See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