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漁業補貼禁令條約,俗稱「魚一號」,已於2025年9月15日正式生效。此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在巴西、肯亞、東加王國及越南提交批准書後,批准國家總數達到111個,達成了生效所需的法定門檻。該條約旨在透過禁止政府補貼助長過度捕撈及非法、未報告及未規範(IUU)捕魚活動,來強化全球海洋的永續性。「魚一號」條約明確禁止補貼支持IUU捕魚和過度捕撈的魚種,並限制在國際水域(包括公海)的捕撈活動。已批准該條約的國家,現有義務向WTO報告其漁業補貼情況,並提供魚群狀態、管理措施及捕撈資訊的詳細數據,預計將大幅提升漁業補貼的透明度,為全球海洋資源管理提供更精確的基礎。世界資源研究所指出,此協議是WTO在環境永續性方面的重要一步,儘管仍有待解決的議題。歷史上,有害補貼估計每年高達數百億美元,導致過度捕撈和海洋生態系統枯竭。根據2019年的數據,各國政府向其漁船隊撥款約354億美元,其中包括燃料補貼。最大的資助者是中國、歐盟、美國、韓國和日本,但並非所有這些計畫都屬於新規定。然而,旨在處理導致產能過剩和過度捕撈的補貼問題的「魚二號」談判,目前仍處於停滯狀態。WTO於2024年3月舉行的第13次部長級會議未能就「魚二號」達成協議,凸顯了成員國間的歧見。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正處於關鍵時刻,氣候變遷、過度捕撈和棲地破壞對海洋健康構成嚴重威脅。「魚一號」條約的生效,禁止了對非法捕撈、過度捕撈魚種以及在未受管制的公海進行捕撈的補貼,目標是透過限制可能導致魚群枯竭的補貼,促進更永續的漁業管理。此協議的生效,標誌著WTO首次達成一項以環境永續性為核心的多邊協議,為全球海洋保護樹立了新的里程碑。
Заголово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