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國土沿著南美洲西海岸延伸,形成一條狹長的帶狀區域。這片土地因其地理上的獨特隔離性,常被譽為「南美洲的孤島」,造就了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多樣性,以及隨之而來的獨特植物群。從北到南,氣候帶的劇烈變化形成了五個截然不同的自然區域,每個區域都代表著生態系統發展中的一個獨立階段,充分展現了自然界強大的適應能力。
在國土的最北端,是「大北部地區」(Norte Grande),這裡被著名的阿塔卡馬沙漠所主宰。阿塔卡馬沙漠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方,某些地區甚至數十年滴雨未降。在這種極端乾旱的環境下,只有那些最堅韌的植物才能生存下來,它們必須具備適應極度乾旱的能力。
緊接著是「小北部地區」(Norte Chico),這是一個半乾旱的過渡地帶。儘管靠近南迴歸線,但由於光照適中且溫度範圍狹窄,此區域以其繁榮的葡萄園而聞名,例如著名的埃爾基谷(Elqui Valley)。這裡生長著如空氣鳳梨(Tillandsia)這類附生植物,以及巨大的酢漿草(Oxalis gigantea)灌木。
智利的中心地帶是國家的心臟,擁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這種氣候條件孕育了肥沃的土地,使其成為國家經濟的農業支柱。在這片區域,可以發現多種植物,包括智利中部特有的地方性物種——智利毒漆樹(Lithraea caustica),以及在較多人居地區常見的垂榕(Ficus Benjamina)和藥用香蜂草(Melissa officinalis)。
向南行進,景觀在「南部地區」(Zona Sur)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潮濕的溫帶森林、湖泊和頻繁的火山活動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的熱點區域。在Zona Sur的森林中,人們可以看到常綠樹種,例如智利南洋杉(Rauli,即南方雪松)和羅布爾山毛櫸(Roble beech),以及當地特有的藤蔓植物,例如開著亮粉色花朵的智利風鈴草(Lapageria)。
這種自然過渡的終點是「極南地區」(Austral Zone),它涵蓋了嚴酷、寒冷且多雨的巴塔哥尼亞地區。這裡冰川和強風佔據主導地位,要求植被具備極致的適應能力。智利境內的巴塔哥尼亞屬於潮濕氣候,年降雨量高達5000毫米,這促進了麥哲倫沼澤和以常綠南山毛櫸屬(Nothofagus spp.)為主的森林的形成。對智利植物群的研究清晰地表明,外部環境條件如何成為內部生命展現的催化劑。某些科屬的特有性程度高達90%,這證明了這些生態群落的古老穩定性,是生命在單一地景中尋求適應並形成獨特發展路徑的活生生見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