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頓市議會已正式批准九個城市公園和保護區獲得永久性的「低度植被管理區」地位。這項決策是繼2024年8月啟動的成功試點計畫之後做出的,標誌著城市綠地管理方式向更自然、生態友好的方向轉變。此舉與全球的生態倡議,例如「五月不割草」(No Mow May),遙相呼應,展現了威靈頓對環境永續性的堅定承諾。透過減少頻繁的機械修剪,城市旨在為本地動植物提供必要的庇護所,從而提升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度。
在試驗區域,包括阿羅谷(Aro Valley)和布魯克林(Brooklyn)的部分地塊,已證明減少人為干預對生態環境產生了顯著的正面影響。觀察結果顯示,與傳統上頻繁修剪的草坪相比,這些區域的植物物種多樣性幾乎增加了一倍。具體數據表明,在經常修剪的地塊上,平均記錄到11.3種植物,而在實施「低度修剪」的區域,物種數量則高達21.8種。此外,這些棲息地內的無脊椎動物數量激增了五倍,為當地食物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較高的草地同時也展現了其在提升城市氣候韌性方面的不可或缺性。未經修剪的區域吸收雨水的速度比修剪過的區域快兩倍。這一特性在乾旱時期對於保持土壤濕度至關重要,同時也能在強降雨期間有效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壓力。這種管理方法證實了其普遍適用性,與米蘭(Milan)等其他城市透過草帶提升城市抵抗力的做法不謀而合,為全球城市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實用範例。
市議會代表強調,這項新策略旨在生態系統豐富與市民使用便利之間取得精妙的平衡。他們認識到,對於市民而言,公共空間的可及性和美觀性同樣重要。因此,人潮較多的區域和需要進行體育活動的休閒場所將繼續維持傳統的整潔狀態。然而,其他被劃定的區域則成為野生動植物的避風港,允許自然生長,讓居民在享受熟悉的公共空間的同時,也能在特定的角落觀察到生物多樣性的蓬勃發展。威靈頓藉此投資於一個自我調節的生態系統,明確將長期的生態活力和環境永續性置於短暫的視覺整潔之上,這是一種深具遠見的城市規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