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星堆遺址的最新考古發掘工作,揭示了約4500年前興盛的古蜀文明,特別是其在青銅鑄造領域展現出的非凡成就。這些發現不僅深化了對該時代文化與技術水平的理解,更為中國古代文明的多樣性與融合性提供了有力佐證。
透過碳十四定年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的科學家們精確確定了數個祭祀坑的年代。研究顯示,編號3、4、6、8號祭祀坑極有可能在公元前1201年至公元前1012年間,即商朝晚期被使用,這為三星堆文明的斷代提供了堅實的學術依據。
中英機構合作的研究揭示了三星堆遺址存在一套複雜的青銅鑄造系統,該系統巧妙地結合了模組化生產與整體鑄造及鍛造技術,展現了當時工匠的卓越創新能力。其中,「芯骨條支撐」技術的應用,對於克服鑄造大型、彎曲青銅器(如著名的青銅神樹)的結構挑戰至關重要。這種技術的運用,證明了三星堆文明在克服工程難題上的智慧與巧思。
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和彩繪銅器等文物,暗示了古蜀人與中國其他地區之間存在廣泛的文化交流。近年來的研究還發現,三星堆的青銅器上曾飾有鮮豔的色彩,包括黑色和紅色,這將中國彩繪銅器出現的歷史提前了近千年,顛覆了以往的認知。
三星堆考古項目已獲得國際廣泛認可。2023年12月,該項目在第五屆上海考古論壇上榮獲「重大考古發現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過去發掘工作的肯定,也激勵著研究人員繼續深入探索。
由三星堆研究院領導的持續性研究,包括進一步的發掘與文物保護工作,旨在揭示更多關於古蜀文明及其對中華文化遺產的深遠影響。這些不斷湧現的新發現,正持續豐富著對中國古代文明輝煌篇章的認識,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源遠流長的深厚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