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出土蟾蜍雕塑,揭示古代文明如何應對乾旱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在秘魯的維查瑪(Vichama)考古遺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件距今約3,800年的珍貴黏土雕塑,這件描繪兩隻蟾蜍的藝術品,為我們深入了解古代卡拉爾(Caral)文明如何應對嚴峻的環境挑戰,特別是長期的乾旱,提供了寶貴的線索。

這座高約12公分的雕塑,呈現兩隻蟾蜍後腿相連的姿態,並以紅、黑兩色繪製。在安第斯地區的傳統信仰中,蟾蜍是水的象徵,代表著生命力、豐饒與繁榮,尤其在乾旱時期,牠們的出現被視為雨水即將來臨的預兆。維查瑪遺址研究主管塔蒂亞娜·阿巴德(Tatiana Abad)指出,蟾蜍象徵著生育力以及對水和雨的崇敬,這與乾旱時期人們的祈求息息相關。此發現與該遺址先前出土的營養不良人形壁畫相互呼應,這些壁畫暗示氣候變遷可能對卡拉爾文明的衰落產生了影響。

卡拉爾文明,被譽為美洲最古老的都市文明,其歷史可追溯至約5,000年前,並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維查瑪遺址的歷史則可追溯至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是卡拉爾文明衰落後興起的一個重要城市中心。考古學家們在維查瑪的挖掘工作中,不僅發現了這件蟾蜍雕塑,還包括描繪飢餓狀態下的人類壁畫,這些藝術品共同訴說著一個關於生存、希望與適應環境變遷的故事。

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卡拉爾文明的衰落與長達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嚴重乾旱有關,這對當時依賴農業的社會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有研究指出,當時的極端氣候變化,類似於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同期所面臨的挑戰,迫使人們尋找新的生存之道。維查瑪作為一個同時發展漁業的農業社區,可能因其地理位置和資源多樣性,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抵禦乾旱的衝擊。這些藝術品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古代人類在面對生存危機時,透過藝術與信仰尋求慰藉與轉機的體現。

這項發現不僅豐富了我們對卡拉爾文明的理解,更凸顯了古代社會在面對環境變遷時展現出的韌性與智慧。古代人類透過對自然的深刻觀察與連結,將對水的渴望、對豐饒的期盼,以及對生存的堅韌意志,融入他們的藝術創作中,這些跨越千年的訊息,至今仍能引發我們對自身與環境關係的深刻反思,並啟發我們在當代社會尋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解決方案。

來源

  • Archaeology

  • Toad sculpture in Peru reveals climate-driven collapse of ancient city

  • An ancient frog statue's secret message

  • Ancient wall relief discovered in Peru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