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確認6,000顆系外行星,重塑宇宙認知

编辑者: Tetiana Martynovska 17

截至2025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已確認了6,000顆系外行星的存在,這些行星圍繞著太陽系以外的恆星運行。這項由NASA系外行星科學研究所(NExScI)統計與管理的里程碑式成就,標誌著過去三十年間系外行星發現數量的驚人增長。目前,還有超過8,000顆候選系外行星等待確認,預示著宇宙探索的新篇章正在展開。

系外行星探索始於1995年首次發現圍繞類太陽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自那時起,隨著望遠鏡技術的飛躍和偵測方法的進步,發現步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NASA的太空望遠鏡,特別是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在其任務期間確認了超過2,600顆系外行星。而於2018年發射的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ESS)也功不可沒,它已識別出數千顆系外行星候選者並確認了數百顆行星。這些任務的數據為理解行星系統的多樣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項突破性的發現不僅是數字上的累積,更深刻地改變了人類對夜空的認知,並為解答「地球是否是宇宙中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這一古老問題提供了關鍵線索。NASA天體物理學部代理主任Shawn Domagal-Goldman表示:「這個里程碑代表了數十年來由NASA太空望遠鏡驅動的宇宙探索,它徹底改變了人類看待夜空的方式。」他進一步指出:「從發現到特徵描述,NASA的任務一步步為回答一個根本性問題奠定了基礎:我們是孤獨的嗎?現在,隨著即將到來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和宜居世界觀測站,美國將引領下一個巨大的飛躍——研究圍繞著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類似我們自身的世界。」

對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深入研究,為揭示這些遙遠世界的潛在宜居性提供了可能。例如,在距離地球約110光年的K2-18 b行星上,透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觀測,科學家們在大氣中偵測到了甲烷、二氧化碳,甚至可能還有二甲基硫醚(DMS)的跡象。這些分子組合的發現,與行星可能擁有一個富含氫的大氣層和下方海洋的假設相符,為尋找生命跡象提供了令人興奮的可能性。

展望未來,NASA正積極部署更先進的觀測設備。即將啟用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ancy Grace Roman Space Telescope),預計於2026年底開始運作,其先進的日冕儀技術將能夠直接成像行星,揭示類似木星的行星及其周圍的塵埃盤。更長遠來看,宜居世界觀測站(Habitable Worlds Observatory)的規劃正在進行中,其主要目標是直接成像至少25顆潛在宜居的類地行星,並分析它們的大氣層以尋找生物標記,這將是尋找地外生命的重要一步。

這6,000顆已確認的系外行星,展示了行星系統的驚人多樣性。從炙熱的熔岩世界到可能擁有液態水的冰凍星球,每一顆新發現的行星都在擴展我們對宇宙形成和演化的理解。這不僅是科學數據的匯總,更是人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體現,引導我們重新審視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每一次的發現都啟發我們去思考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以及宇宙中是否存在著與我們相似的「鄰居」。

來源

  • NASA

  • NASA — 5 Years, 8 Discoveries: NASA Exoplanet Explorer

  • NASA DISCOVERS NEW EXOPLANET

  • NASA Exoplanet Archive Update 6 March 2025 - Astrobiology

  • New Space Discoveries in 2025: From Exoplanets to Alien Life - YUGALGLOBAL

  • New Exoplanet Discoveries in 2025: Are We Closer to Finding Another Earth? - Aviation Mari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