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出土逾百萬年劍齒象頭骨化石,揭示古代象類遷徙奧秘

编辑者: Tasha S Samsonova

菲律賓北部卡加延省索拉納鎮近日出土了一具距今超過百萬年的劍齒象(Stegodon luzonensis)化石頭骨,這項重大的古生物學發現為理解史前巨獸的遷徙模式提供了寶貴線索。該化石頭骨由菲律賓大學迪里曼分校科學院與澳洲臥龍崗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們共同進行了深入研究,並已發表於學術期刊《古地理學、古氣候學、古生態學》(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初步研究顯示,這具化石頭骨可能屬於一隻青少年劍齒象,其體型可能略高於現代菲律賓人的平均身高,而成年劍齒象的體型則可能比現存的亞洲象(Elephas maximus)來得小。令人驚訝的是,這具頭骨的特徵與印度尼西亞群島上的劍齒象相似,這表明這些古代巨獸很可能具備了在開闊水域中游泳的能力,並藉此跨越海洋,進行島嶼間的遷徙。此發現為大型哺乳動物曾遷徙至菲律賓與華萊士區(Wallacea)之間,並跨越生物地理學上的華萊士線(Wallace Line)提供了罕見證據。

劍齒象頭骨的化石發現極為罕見。相較於牙齒和象牙等較為堅固的化石部位,頭骨因其體積龐大、內部中空且結構脆弱,在漫長的埋藏過程中極易破碎,因此完整保存下來的頭骨化石極為稀少。儘管這具新發現的頭骨已嚴重受損變形,但仍完整保留了一顆牙齒和兩根小象牙,極具科學價值。這是菲律賓首次有正式描述的劍齒象頭骨化石,過往的報告多半缺乏嚴謹的學術研究或博物館典藏。

這項發現為更清晰地描繪了菲律賓古代的生物多樣性。自19世紀末以來,劍齒象的存在已在該地區有所記錄,但頭骨化石提供的資訊遠比零散的牙齒或象牙片段來得豐富,有助於釐清其演化關係及遷徙路徑。研究進一步指出,呂宋島可能曾存在至少三個不同形態的劍齒象,這暗示著這些古代象類在菲律賓的演化歷史比先前所理解的更為複雜。目前,這具珍貴的化石頭骨已收藏於菲律賓圖格加勞市的卡加延博物館與歷史研究中心。

來源

  • Sun.Star Network Online

  • Extinct Megafauna Fossils – Terrestrial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