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時期地下水遺跡:揭示海洋地殼下的古老水脈與海平面變遷的關聯

编辑者: gaya ❤️ one

一項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的劃時代研究,揭示了海床下沉積的古老地下水如何與過去的冰蓋週期及海平面升降息息相關,為理解地球氣候演變史提供了新視角。此研究由斯德哥爾摩大學領銜,並與挪威、波蘭及德國科學家合作,透過分析挪威北部海岸外海床採集的液體樣本,發現了760公尺深處湧出的淡化地下水。這些被稱為「化石地下水」的水體,其形成年代可追溯至一萬一千七百年前,是過去氣候變遷下的產物。

研究團隊利用放射性碳定年法精確測定了這些地下水的年代,結果顯示,在費斯堪地那維亞冰蓋消退後,地下水的成分發生了顯著變化。當該區域被數公里厚的冰川覆蓋時,融水滲入地下填補了空間。然而,隨著冰蓋的崩解和海平面的上升,這些淡水地下水逐漸被海水取代。此研究首次提供了詳細的時間軸,說明了化石地下水如何流入海洋,以及在冰川變遷影響下,即使在距離海岸數英里的海域,其成分如何變化並變得容易與海水混合。這項發現證實了在冰川融水供應停止後,地下水成分轉變的速度,以及其對海水滲入的脆弱性。

這些古老地下水脈的動態變化,與過去的冰蓋週期緊密相連。例如,挪威海岸外發現的淡化地下水,其成分轉變的時間點與費斯堪地那維亞冰蓋的消退時期吻合。這表明在冰河時期,冰蓋的壓力可能將地表水擠壓至地殼深處,形成這些被封存的淡水儲庫。隨著冰蓋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這些地下水開始與海水發生混合,並最終從海床滲出。此研究的意義深遠,它不僅加深了對冰蓋穩定性、營養物質供應、海洋生態系統健康以及海洋碳吸收能力的理解,更在當前全球暖化和冰川退縮的背景下,提供了重要的參考。研究結果於2025年8月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期刊,標題為「Deglaciation drove seawater infiltration and slowed 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arge」,強調了化石地下水並非靜態,而是受到冰川週期的動態塑造。這也提醒我們,這些古老的淡水資源,雖然是地球歷史的見證,卻也可能因氣候變遷而面臨鹽化的風險,需要審慎地管理與研究。

來源

  • Scienmag: Latest Science and Health News

  • Stockholm University

  • Nature Geoscience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