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環境部已正式將棲息於智利海岸的標誌性物種洪堡企鵝(Humboldt penguin)的保育級別,從「易危」(Vulnerable)提升至「瀕危」(Endangered)。 這一嚴峻的調整,是基於過去數十年來該物種數量急劇下滑的驚人數據所做出的決策,凸顯了智利與秘魯沿海一帶的海洋鳥類正遭受的生存危機。
企鵝族群面臨的困境,實則映照出生態系統內部的失衡訊號。 首要的威脅來自於人類活動的間接影響,例如漁網纏繞對企鵝構成的致命風險,以及過度捕撈導致沙丁魚和鯷魚等關鍵獵物資源的匱乏。 此外,自然界中的劇烈波動也加劇了挑戰,如近期爆發的禽流感疫情造成大量死亡,以及聖嬰現象(El Niño)這類氣候事件,嚴重干擾了海洋食物鏈,進而影響了企鵝的繁殖成功率。 歷史上,大規模的鳥糞開採也曾破壞了牠們的築巢棲地,迫使企鵝轉向岩洞或石縫,這些地點又容易遭受洪水侵襲。
面對此一關鍵時刻,智利政府已啟動一項重大的生態維護行動。 環境部長梅薩·羅哈斯(Maisa Rojas)於2024年7月26日在卡查瓜島(Cachagua)向特定群體正式揭示了《洪堡企鵝國家保育計畫》(Plan RECOGE)。 這項為期二十年的宏偉藍圖,旨在全面降低對這種極度受威脅海鳥的威脅,並強化其保護力度。 該計畫是一項跨部門的協作成果,匯集了國家林業局(CONAF)、環境部、國家漁業局(Sernapesca)以及次級漁業局(Subpesca)等機構的力量。
專家們指出,由於該物種的繁殖週期較長,物種的復甦過程將會緩慢,這更突顯了立即且持續保護海洋環境的必要性。 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與非政府組織間的合作正積極展開,以期建立更精確的評估標準。 例如,有研究人員前往秘魯,與當地生態學家會面,旨在統一生態標準並推動兩國企鵝族群評估方法的標準化,這將有助於更準確地衡量其全球保育狀況。 洪堡企鵝作為一種「傘護種」,其保護措施的落實,也將連帶庇護受相同威脅的其他海洋生物及其棲地。
